1、北京過年吃豆兒醬
豆兒醬是老北京傳統小菜,其實它就是升級版的皮凍。在過去,它是家家戶戶過年必備的地道下酒菜,有冰箱以後,炎炎夏日也能吃上下酒美容消暑的缤紛小皮凍了。
2、北京過年吃炸丸子
年夜飯上必有丸子,因為丸子象征了合家團圓。以前春節期間,各家總要拜年或者接待拜年的人,吃飯時間不固定,也沒有很多時間炒菜。事先准備好丸子,端上來就能吃。
3、北京過年吃鹵炸豆腐
鹵炸豆腐是一道老北京有名的清真小吃。豆腐嫩滑,湯汁鮮美深受百姓喜歡。自“豆腐”傳到北京,那吃法就越來越多,並得到了南北結合口味提升,經數百年的演變,形成了北京自己的特色。尤其到了明代的中晚期,京城的“六必居”開張以後,調味品更加豐富,又出現了“鹵炸豆腐”這一小吃,經過不斷改良傳至今日。
4、北京過年吃糖瓜
北京過年必須要吃的救屬“糖瓜”了,之所以將一種節日零食“糖瓜”作為北京的代表年“味”,並不是因為北京沒有大菜可以展示。恰恰相反,在北京過年,用得上的大菜太多,紅燒魚、烤鴨、炖羊肉……都是餐桌上的“老面孔”。隨便拿來一個,絕對可以獨當一面,也正因為如此,反而哪一個都不足以代表北京的年“味”。北京人的年飯裡,還有一道不得不提的傳統菜品——“豆兒醬”,這道菜對於老北京人來說還是家喻戶曉的。
俗語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但是為什麼是做“豆腐”呢?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類不錯的選擇,在過去,窮苦的人們總是盼望著在新年吃上一頓好的。豆腐是介於肉與蔬菜之間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類。當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義。中文“腐”與“福”有相似的發音,做豆腐也就意味著“在新年收獲幸福以及福氣”。
民間諺語:“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當然是殺自己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民間傳統臘月二十六炖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到了臘月二十七,春節的腳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們仿佛都聽見了除夕的鐘聲。家家戶戶,大街上全都熱鬧了起來。在昨天吃過了美味的炖大肉以後,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雞”。民謠中“臘月二十七,宰年雞”。
對聯是家家戶戶要用到的。對聯其寓意,就是在於用美好的祝福來展望未來的生活,或者是希望。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傳統過年方式,紅紅對聯貼門前,家家戶戶迎新春。
貼福字也是必須的,但是大家要知道,福到,就是福倒。因此,往家裡的窗戶上或者是門上貼福字的時候,一定要倒過來貼,這樣才能迎福納喜。
門神貼門口,大鬼小鬼莫進來。這是十分好的一個傳統過春節的年貨。雖然有點兒迷信,但是大家也只是為了取到一個好的過年的氣氛,能安心快樂地過一個團圓年。
紅燈籠門前掛,人增壽歲增春。這是必須的。所以,如果家裡有條件的話,一般是會在家門口掛燈籠,然後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到十五,燈籠都是亮的,不讓其滅,為了求福引福。
當然還有其他的,例如黃紙,疊神牌位,灶神等等諸多的神,因為在年的時候,要迎神下凡間,然後還要送神走。這些東西的准備,也是必須的。所以,黃紙是必須具備的,還有等。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