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菌」這個名字,許多人不其然聯想到霍亂菌等微生物,對它或多或少有點戒心,以為都是些害人的東西。
其實也不盡然,例如日常食用的三菇六耳、竹笙、猴頭菇;藥用的茯苓、馬勃,西菜中的黑菌其實也都屬於「菌」類;不過那是屬於大型的「真菌」。體積比通常稱作微生物的大得多了。
食用真菌中,三菇六耳為一般人所熟悉,但竹笙卻曾在長時間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許多人望文生義以為那是竹膜或竹樹的花等,通通都弄錯了。其實竹笙是屬於擔子菌綱的一種真菌。由於在自然繁殖的環境下,只有四川、雲南、貴州等地深山密林的竹叢才能長出少量,不及時采摘又會很快凋謝,在「物以罕為貴」的情況下,遂成為高級的素菜材料。當然現今由於人工培植竹笙的成功,它的價格下降到只比一般的菜蔬稍為貴一點,普羅大眾都可以隨時吃得起了。
竹笙的品種有長裙竹笙、短裙竹笙和紅托竹笙等,但在曬成乾品後,就只分等級,不再分品種。優質的竹笙,色澤淺黃味香,肉厚而柔軟,菌朵完整。有的地方按乾品長度不同,從十六厘米至十厘米不等而分為上中下三級。
說到竹笙的生活史,倒也有趣得很。大約在每年十月左右,成熟的孢子散播入酸性紅壤中。經過兩個月後,孢子便會萌發長出菌絲體,遇到腐竹就蔓延生長,五個月後長出菌蕾,再經兩個月伸出地面,雪白的菌柄和濃綠或紅色的蕈蓋相輝映,還有潔白網狀花格的長裙,十分好看。就在這時便要及時采收,切去菌蓋,清洗黏液後,其馀部分予以火焙或曬乾,壓成扁形,然後按質量好次,條形長短,肉質肥瘦而分檔處理,用繩扎成小把,每把30-40條,即成商品。
自從在1980年以後,各地都陸續在實驗室中栽培出竹笙的子實體,而室外人工培植的試驗亦已成功,所以現今人工栽培貨色大量上市,價錢比天然的便宜十倍,當然論質素還是以天然品為佳,人工貨色外觀網狀松薄而疏,放近鼻前嗅嗅不如天然的有一股清香,反而帶點鹹菜味,使用時宜先用淡菜煲水除味。
用竹笙來作菜,可先用冷水浸至發大,剪去頭尾,再洗淨,出水過冷河,抹乾水後便可配其他菜材一同使用,在酒樓中更講究些的還要起鍋贊酒用上湯煨透至入味。家庭中制作簡單菜式「蘑菇燴竹笙」:可取竹笙一兩按上法處理,另把蘑菇一罐倒出洗淨,下油爆姜及蘑菇,贊酒一茶匙,加入調味料(上湯一杯,□油一湯匙,鹽、糖各三分之一茶匙,麻油老抽各少許)、竹笙、甘筍煮五分鐘,埋芡上碟便可。至若把竹笙片卷包各種菜材如發菜、燕窩之類,更可做成美觀又好味的菜式。
按中醫說法,竹笙有止痛補氣,降血壓及降膽固醇的用途,竹笙產地的人說它有「刮油」作用,其實按近代醫學觀點來看,也就是指它具有減少腹壁脂肪貯積的作用而已。 (責任編輯:飲食菜譜)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