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生活質量都已提高,現在他們最關注的不再是簡單的吃什麼,而是吃什麼,怎麼吃更加有營養,冬至來臨,天氣寒冷干燥,萬物都已蘊藏,因此人的身體也需要進行滋補,而冬至也被人稱之為最佳的滋補時節,那麼冬季養生應該吃些什麼呢?
蘿卜
民間有言:“冬至蘿卜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又說:“冬季蘿卜賽過小人參。”所以冬至吃蘿卜最滋補,在冬至夜,正適合炖上一鍋熱乎乎的蘿卜排骨湯,一家人團團圓圓,過這個歷史悠久的“亞歲”節。
湯圓
在江南地區,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這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湯圓的皮就是糯米粉制成,糯米粉白色,可養肺。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事實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餃子
傳說中,河南名醫張仲景因記掛窮鄉親們,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醫棚,向窮人捨“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在的餃子),使人吃了以後只覺渾身溫暖,兩耳發熱。做法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等煮熟後,將羊肉及藥材撈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再下鍋煮熟。每人一大碗湯,兩雙嬌耳。
冬至前後是進補的最佳時間。但是進補也因人而異,飲食調理要針對不同的個體,選擇適宜補益的食品,才能達到真正養生的效果。
謹慎調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又有補益作用的食物,才能做到充饑進補兩不誤。中醫將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分為以下幾大類:
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鲫魚等,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因此必須把握分寸。
平補類食物 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無偏寒、偏溫的特性。
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甲魚等。
進補原則
食療方應按體質區分
冬季進補僅適用於體質陽虛或寒、濕等病理變化的人群,不適宜體質陰虛火旺和實熱症候的人群。因此進補之前,一定要辨清自己的體質,最好到醫院咨詢後,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食療方。
飲食種類多樣化,巧平衡
谷、果、肉、蔬要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飲食宜清淡,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鹹食品。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宜吃溫熱的食物以保護脾腎。
進補禁忌
一忌盲目食狗、羊肉
盡管冬至吃狗、羊肉有滋補功效,但在吃的過程中,如果不注意和其他食物的搭配,就有可能產生反作用。專家指出,吃狗、羊肉火鍋需注意以下幾點:
吃完狗、羊肉火鍋後不宜喝茶:如果剛吃完狗肉就馬上喝茶,會使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形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進而誘發便秘。所以,剛吃完狗肉後請不要急著喝茶,尤其是濃茶;感覺口干時,應以白開水解渴;吃過狗肉後需等兩個小時方宜喝茶。
狗、羊肉不宜與醋同食:因為酸味的醋具有收斂作用,不利於體內陽氣的生發,與狗、羊肉同食會使溫補作用大打折扣。此外,狗、羊也不宜與南瓜同食。因為南瓜屬於溫熱食物,如果兩者放在一起食用,極易“上火”。同樣的道理,在烹調羊肉時也應少放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溫燥熱的調味品。
二忌雞湯亂補
許多人認為雞湯大補。但專家指出,雞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喝。雞湯裡的雞油大都屬於飽和脂肪酸。因為雞湯中這一特有的營養成分和刺激作用,以下幾種病人就不宜喝雞湯:
膽道疾病患者、膽囊炎和膽結石症經常發作者不宜多喝雞湯:因雞湯內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參與,喝雞湯後會刺激膽囊收縮,易引起膽囊炎發作。
胃酸過多者不宜喝雞湯:因為雞湯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有胃潰瘍、胃酸過多或胃出血的病人,一般不宜喝雞湯。
腎功能不全者不宜喝雞湯:因為雞湯內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質,患有急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由於其肝腎對蛋白質分解物不能及時處理,喝多了雞湯會引起氮質血症,加重病情。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