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鲫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有晨練習慣的人群應注意,晨練時間不宜過早,以免誘發呼吸道及腦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復發。
冬至養生小常識:
一、冬至吃湯圓御寒
湯圓是御寒滋補之物 適合冬天食用。
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另外,它還能夠緩解氣虛所導致的盜汗、妊娠後腰腹墜脹、勞動損傷後氣短乏力等症狀。中醫歷來將湯圓視為補虛、調血、健脾、開胃之物。
而內餡主要以果料和干果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山楂等,營養豐富。
現代醫藥學研究結果表明,湯圓中的黑芝麻有顯著的醫療保健作用。黑芝麻中的維生素E非常豐富,可延緩衰老,有潤五髒,強筋骨、益氣力等作用,強壯身體,益壽延年,滋補肝腎,潤養脾肺,對掉發白發有食療作用。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有開胃消食、化滯消積、活血散瘀、化痰行氣的作用。核桃性溫、味甘,有健胃、補血、潤肺、養神等功效。《神農本草經》將核桃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品。
二、冬至養生吃堅果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此時“陰氣盛極而衰”,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各色各樣的堅果卻開始“爭奇斗艷”,成為我們的過冬好伙伴。的確,中醫認為堅果多性味偏溫熱,其他季節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則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堅果多數能補腎,與冬季的對應髒器“腎”正好呼應。適量食用堅果,稱得上是冬至養生的竅門。
杏仁:它富含鋅、鎂、鉀、鐵等礦物質,其鈣含量更是所有堅果之冠,氨基酸種類也非常齊全。從藥用講,杏仁是一味常用的古老中藥,有止咳化痰、潤腸通便的作用,《本草綱目》認為其有“潤肺,消積食,散滯氣”三大功效,對五髒都有好處。經常食用還有養顏益壽、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腦血管的功效。吃杏仁不挑“人”,每天20克左右為宜,但要注意腹瀉的時候最好避免食用。
核桃: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以及B族維生素和和維生素E等營養物質,有防止細胞老化、健腦、增強記憶力及延緩衰老的作用。中醫認為核桃仁味性甘溫,有“黑發,固精,治燥,調血之功”。每天吃20克左右核桃,能補腎固精,潤肺止咳、化痰定喘,順氣補血。無論生食、炒食,還是配制糕點、糖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要注意食用時不要去掉其表面的褐色薄皮。
栗子:栗子有“干果之王”的美譽,是一種“味美價廉”的滋補良藥。與其他堅果不同,它的碳水化合物比其他堅果多3~4倍,蛋白質和脂肪相對較少,還富含胡蘿卜素、核黃素、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栗子味甘、性溫,有補腎壯腰、健脾和胃、活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腎虛、腰膝酸軟無力、筋骨疼痛、尿血、便血等症。栗子一次不可食用太多,每天30克左右為宜,肥胖、血脂高的人不宜多吃。
榛子:榛子有著獨特的保健功效,它鈉含量低,但礦物質含量高,是人體所需鈣、鎂、磷和鉀等礦物質的良好來源。每天吃30克左右,對平衡血壓、降低膽固醇,以及骨骼生長有積極作用。中醫認為,榛子性平,味甘,入脾、胃經,有調中,開胃,滋養氣血,明目的作用,尤其適合食欲不好、乏力、形體消瘦、病後體虛、視物不明的人。老人和兒童常食榛子,還有助於保護神經系統。
花生:花生蛋白質含量非常豐富,每100克花生可提供身體每日所需的一半以上蛋白質,以及豐富的膳食纖維、鎂、鐵、鋅等營養物質。《本草綱目拾遺》記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經常食用有養血補血、補脾潤肺、滋潤肌膚的效果,對心腦血管也有益。需要注意的是,花生最好連皮(即紅衣)一起食用,可增強養血止血的效果,每次食用20~30克左右為宜,跌打瘀腫、消化功能不好、做過膽囊切除手術或有嚴重膽病的人不宜多吃。
三、冬至吃水果 吃出美麗和健康
1、梨:吃秋梨解“秋燥”――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中水分減少,此時人們易出現咽干鼻燥、唇干口渴、咳嗽無痰、皮膚干澀等″秋燥″現象。素有“百果之宗”的梨對秋燥症有其獨特的療效。
梨是冬季水果中的首選,它含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果糖、鈣、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梨有潤喉生津、潤肺止咳、滋養腸胃等功能,最適宜於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緩解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干喉痛、大便燥結等症較為適宜。除此以外,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高血壓患者,如果有頭暈目眩、心悸耳鳴者,經常吃梨,可減輕症狀。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但是,因為梨性寒冷,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後血虛的人,不可多食。
適合的量:一天吃1個梨是營養最易被吸收的。
適合時段:飯後2-3個小時是最適合的。
吃法:可以洗淨直接吃,或者用冰糖和梨切成塊煮冰糖梨水可以潤肺止渴,還可以搾梨汁喝。
2、猕猴桃:早晨吃猕猴桃治便秘——秋冬季是便秘的多發季節。中醫認為,這個時節干燥的氣候容易在人體內誘發燥邪,耗傷人體津液,便秘就是這一現象的主要體現。臨床上總是建議得了便秘的人采取食療的方法,不僅效果好,而且沒有副作用。多吃水果就是食療中最有效的一種。
猕猴桃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水果,被譽為“水果之王”。它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等十多種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礦物質,包括豐富的鈣、磷、鐵,還含有胡蘿卜素和多種維生素。猕猴桃對保持人體健康,防病治病具有重要的作用。多食用猕猴桃可以預防老年骨質疏松,抑制膽固醇的沉積,從而防治動脈硬化,還可改善心肌功能,防治心髒病等,也能對抗癌起到一點兒作用。多食用猕猴桃,還能阻止體內產生過多的過氧化物,防止老年斑的形成,延緩人體衰老。冬天常吃猕猴桃可以調節人體機能,增強抵抗力,補充人體需要的營養。
適合的量:1-2個是能被人體充分吸收的量。
適合時段:不能空腹吃,飯前飯後1-3個小時吃都比較合適。
吃法:可去皮後直接食用;也可在猕猴桃汁中加適量水、白糖和香蕉丁、蘋果丁一起煮沸後,用水調澱粉勾芡食用。
3、甘蔗:冬季吃水果首選甘蔗和梨——入冬後,很多人常感到皮膚干燥、頭暈嗜睡,反應能力降低,這時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那麼,冬季吃什麼水果好呢?冬天帶有保健醫療性質的水果要數梨和甘蔗了。
甘蔗是含水分很高的水果,它的水分含量占甘蔗的84%,在干燥的冬天補充水分是必不可少的,其次甘蔗的含鐵量在眾多水果中可是名列前茅的。它擁有滋補清熱的作用,作為清涼的補劑,對於治療低血糖,大便干結,小便不利,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引發的咳嗽氣喘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不過,由於甘蔗性寒,脾胃虛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
適合的量:甘蔗的量是最需要控制的。
適合時段:睡覺前不宜吃糖分太多的水果。
吃法:除了削皮直接吃外還可以切成20~30厘米的段,放入鍋裡煮十來分鐘後撈起趁熱削皮吃,這樣會更甜。
柚子:柚子香味讓女性年輕6歲——每位女性都希望自己年輕漂亮,很多人甚至采用各種辦法來讓自己青春常駐。雖然年齡的增長任何人無法改變,但一些適當的方法確實可以讓別人覺得你更年輕!——身上有適當的柚子香味就是一個不錯的妙招哦!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女性身上如果飄著柚子味的香水,男性會覺得你比實際上年輕6歲呢。
4、柚子是秋季成熟的水果,因為它皮厚耐藏,等到這樣寒冷的冬季來吃是理想的選擇,柚子有“天然水果罐頭”之稱。它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以及鈣、磷、鎂、鈉等人體必需的元素,這是其他水果所難以比擬的。除了營養價值高,還具有健胃、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等功效,能促進食欲、治消化不良等症,理氣散結。可促進傷口愈合,對敗血病等有良好的輔助療效。冬季容易上火,柚子可以降火氣、抑制口腔潰瘍。
適合的量:一個人一天吃100-200克的柚子,是比較容易被人體所吸收的。
適合時段:柚子味微酸因此不適宜空腹食用,飯前1個小時吃可促進食欲。
吃法:鮮柚留皮去核,配以正北杏、貝母、未經漂染雪耳各50克,加數瓶蜜糖,炖後食用。
四、冬至6大傳統食物補陽防寒
1、湯圓
冬至吃湯圓在江南較為盛行。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紅豆等亦是溫熱性味,有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飲食營養才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2、餃子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這種說法來源於醫聖張仲景,他看到嚴寒中百姓耳朵被凍壞,故用面包了驅寒藥材,煮熟做成“嬌耳湯”治好了百姓的耳朵。今天冬至吃餃子不再是為了治凍耳朵,不過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餃子成為了一種營養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餃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蔥、韭菜、蘿卜等做餡,這些菜均偏溫熱性,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溫陽作用。
3、八寶粥
熱騰騰的八寶粥很適合冬天飲食溫熱軟的要求。中醫認為食粥可健脾溫胃,且有一定的滋陰作用,正好對抗冬季干燥的特性。為發揮御寒作用,我們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選用偏溫熱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棗、核桃、花生、雞肉、羊肉、糯米、桂圓、山藥、銀耳等。我們不妨發揮創造力,將這些食材搭配成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雞肉粥、糯米紅棗粥、小米山藥粥、銀耳紅棗大米粥等。
4、蘿卜
民間有言:“冬至蘿卜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又說:“冬季蘿卜賽過小人參。”所以冬至吃蘿卜最滋補,在冬至夜,正適合炖上一鍋熱乎乎的蘿卜排骨湯,補充營養,滋補身體,又能增強抗寒能力。
5、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馄饨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馄饨”也與“混沌”諧音。冬食馄饨,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6、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事實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羊肉味甘性溫,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歷來作為補陽佳品,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的熱量高於牛肉,鐵的含量又是豬肉的6倍,對造血有顯著功效,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補血助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御寒能力。
但羊肉屬大熱之品,凡有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吐黃痰等上火症狀者都不宜食用。患有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以及發熱期間都不宜食用。
五、常用“補冬”藥繕處方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從立冬開始至冬至前後是對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大家稱為“補冬”。正確的“補冬”,能使身體強壯而又保持窈窕。
1、八珍:當歸、地黃、枸杞、芍藥、白術、茯苓、大棗、甘草。
2、四神(又稱“四臣”):蓮子、芡實、、山藥、茯苓
3、四物:當歸、川芎、芍藥、地黃。
4、單方:人參、當歸、田七、杜仲等。 烹調方法:將准備好的漢藥,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壺內。接著准備家禽(雞、鴨)或野禽(雉雞、斑鸠等),還有豬腳(肘子)、豬肚、腰子、鳗魚、鱉等,經過處理後再放入大壺中,然後倒入水和酒,或僅使用酒來慢慢炖煮。
煮好的補冬品,有效成分會滲出於湯中,肉裡的軟骨會松軟到入口即化,漢藥獨特的味道則會滿室生香。
注意:“補冬”最好在身體狀況良好時進行,患有感冒而發燒或咳嗽時應避免。然而,“四神”的藥性特別溫和,而且富有滋養又能強化腸胃,因此即使處於感冒體力衰弱的情況下,只要有些食欲,即應多加食用。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