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伯明翰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餐前30分鐘飲500毫升水(約相當於一瓶礦泉水),有助於適度減肥。這對於體型肥胖的糖友可能會是個福音。
這個方法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首先飯前喝水十分簡便易行,且成本低廉;其次也不易有不良後果,比較安全;從效果來看,也確實一定程度上可能達到減肥的目的。如果糖友感到控制食欲有一定困難,這個辦法也許值得一試。
為什麼飯前喝水會有助於減肥呢?這可能有四個原因。第一,空腹時喝500毫升水,本身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饑餓感,吃飯時自然就吃得較少。第二,大量的水進入胃內,會擴張胃容積,產生短時間內的飽足感,降低部分食欲,減少進食。第三,食物吃進胃裡,與水混合後會膨脹,食物的總體積增加,進一步地擴張胃容積,加大飽足感。水及水與食物的混合物對胃的擴張作用,應該是喝水減肥見效的主要原因。第四,進食後碳水化合物與胃內剩余的水分混合後,會使這部分食物消化吸收更充分、及時,從而使血糖較早升高。而較早升高的血糖也可以使大腦攝食中樞得到信號,產生反饋抑制食欲。需注意,不應在飯前太早喝水,否則在吃飯時胃中水已排空,就不會產生上述效應。
從饑餓感的成因上也可以解釋“喝水減肥”法的作用原理。饑餓感分三種,一種是胃腸型的饑餓。我們常說的“饑腸辘辘”,就是胃裡沒有東西,腸蠕動加快時產生的饑餓感。另一種是中樞(大腦)型饑餓。位於下丘腦的進食中樞,對人體飽足感與饑餓感的產生有協調作用。胃腸排空後會給進食中樞一個想吃東西的信號,使人覺得餓。反之,如果大量水或水和食物的混合物進入胃將其擴張,大腦也會收到一個不需要繼續再吃的信號,就會少吃一些。最後是營養型的饑餓。有時盡管已經吃了不少食物,但還是會覺得餓。這是由於此時血糖或血液中的其他營養素仍然偏低,而食物需要在體內消化一段時間才能轉化為血糖,為人體供能。因此在血糖升高之前,大腦依舊會產生想要進食的信號,人還是會覺得餓,於是繼續進食,等到血糖上升有了飽足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吃多了。而飯前喝水,以水代替了多吃的食物,可以讓人少吃一些就能吃飽。
也許有的糖友會想,在飯前喝水,豈不是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長期如此,會不會損傷我的消化功能?李文慧認為,研究中所說的方法是在飯前30分鐘喝水,到吃飯時,500毫升水已經排出一部分了,此時胃中剩下的水稀釋胃液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況且,胃液是在進食之後才大量分泌的,進食之初胃液可能並不多,因此這部分水產所產生的胃擴張作用遠大於稀釋胃液的作用。此外,在進食前或進食中喝水,可以潤滑食道,有方便食物下咽的好處,對老年人尤其有益。
飯前喝水可以說是一個簡便易行的減肥方法,鼓勵體型偏胖的糖友在監測血糖的基礎上嘗試。飯前除了喝水,也可以吃些低熱量的水果、蔬菜,同樣可起到擴張胃容積,減輕饑餓感的效果。飯前喝水不僅僅局限於減肥,對於控糖也可能產生積極效應。建議糖友除了在飯前喝水,從飯後到下頓飯前每小時都測一下血糖,觀察是否有所改善。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人的體質各不相同,飯前喝水的減肥效果也可能因人而異。如果經過嘗試後認為不適合自己,還是應該聽取醫生建議,通過其他方式來控制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