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年人中約有11.6%的人患有2型糖尿病,總人數超過1.1億。臨床治療糖尿病多是用胰島素和一些口服降糖藥,但也有一些患者試圖尋求純中醫治療方法。這裡需要提醒患者的是,依目前臨床經驗來看,單純中藥降糖的效果並不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中醫藥在輔助治療糖尿病上可發揮積極的作用。
首先,中醫雖然沒有“血糖”的概念,但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早在2000多年前就記載了有關糖尿病的診治經驗。糖尿病大體相當於中醫的“消渴”,且中醫對糖尿病的病因描述可以歸納為“
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三個方面,這與西醫學的觀點基本符合。中醫按照“辨證論治”的原則把“消渴”分成了上消、中消、下消以及不同的證候類型,如肺熱、胃熱、腎陰虛、陰陽兩虛等,且針對每一種證型都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其次,中醫非常重視患者本身的主觀感受和客觀症狀。“整體觀”是中醫治病的特色,根據患者的症狀,以及舌象、脈象等,中醫可以給予系統、全局的調理,尤其是針對一些已經出現並發症狀,如四肢麻木、頭昏頭痛、胸悶、
失眠、焦慮等,中醫治療(包括中藥、針灸、推拿)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紊亂導致的疾病,傳統中醫雖沒有直接針對血糖,但通過調整人體的功能狀態和體質,可以改善人體的代謝紊亂,起到間接控制血糖的目的。研究發現,中藥葛根、天花粉、黃連等均有降血糖的作用。
第四、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其相關的並發症(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尿毒症等)和嚴重的感染。而中醫自古就有“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的概念,通過個體化、整體化的“辨證論治”,可在控制糖尿病並發症的方面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