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起源於中國,其動作剛柔相濟,既可技擊防身,又能增強體質。有報道稱,2型糖尿病患者練習太極拳有助於糖尿病治療。日前,記者專門就此采訪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的副研究員常翠青博士。
太極拳利於2型糖尿病治療
據澳大利亞學者研究表明,每周打幾小時的太極拳,有益於2型糖尿病的治療。受試的中老年患者練習了12周的氣功和太極拳以後,其血糖水平和代謝綜合征指標都有明顯改善。中國台灣省也有類似報道:2型糖尿病患者連續打太極拳12周後,其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有所降低,體內的T淋巴細胞也有所增加,這種細胞有助於保持免疫系統功能的正常。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把藥物治療與打太極拳適當地結合起來,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利用能力和免疫功能。
太極拳的確有益健康
常翠青博士告訴記者,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運動在“五駕馬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太極拳是我國的一項古老運動,對糖尿病患者肯定是有好處的。糖尿病患者在適量運動的時候,提倡以有氧運動為主,再加上適當的力量運動。太極拳剛好是有氧運動與力量運動的有機結合。我們都知道,練太極拳時人體一直處於膝關節微曲的狀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隨著腳步不斷地緩慢移動,這種膝關節微曲承載了身體的重量。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比較多,而這類運動對膝關節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打太極拳對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
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常翠青博士也想在此提醒廣大患者:“練太極拳雖然對糖尿病的治療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的膝關節已經出現比較嚴重的損傷,就不太適合進行此項運動。對於這類患者,通常建議他們做非承重性的運動,比如游泳、散步、騎固定的自行車,還有一些坐位的伸展運動,包括上、下肢運動,或者坐得稍微高一些,作上肢或下肢的伸展運動。”
小貼士
太極拳作為拳術之一,早期曾稱為“長拳”、“綿拳”、“十三勢”、“軟手”。至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術家王宗岳著《太極拳論》,才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 “太極”一詞源出《周易·系辭》,含有至高、至極、絕對、惟一的意思。太極拳是一門最講求省力打人的藝術,所以借力打人、引進落空是太極拳最本質的特點。太極拳有多種流派,風格、姿勢雖不相同,但套路結構和動作順序基本一致,練拳目的皆為強身健體。各式太極拳除拳套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練法,如太極劍、太極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