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健康飲食 >> 食物百科

多吃果蔬少油鹽 平安過年記住七個健康金句

  原標題:提高健康素養,快樂平安過年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日子,我們要告別生活中的壞習慣,迎接新理念。最近,《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15年版)》火熱出爐,值此新春佳節之際,我們送大家一副健康對聯,和大家一起學健康知識,提高健康素養。上聯是“多果蔬控慢病戒煙限酒辭舊歲”,下聯是“少熬夜多運動心情舒暢迎新春”,橫批為“健康過大年”。

  

多吃果蔬少油鹽 平安過年記住七個健康金句

  多吃果蔬少油鹽

  回家過年,推開門後,最先看到的多半是一桌子半成品的菜肴。走近再看,滿盆的鹵牛肉、醬排骨、燒肘子、燒鴨……可以熱熱就吃,也可以跟辣椒、香蔥炒出一盤,讓人食欲大開。如今物質豐足,人們不再只是指望著過年時吃點“油水”,但數千年的老習俗使得春節飲食依然偏重大魚大肉,蔬菜的數量和種類都不多。“每逢春節胖三斤”並不僅僅是大家的戲谑,而真的變成了事實。

  許多人的腸胃比較嬌弱,對高蛋白和油膩食物的承受消化能力有限,有時一餐多吃幾塊扣肉、幾只大蝦,就會覺得胃裡難受。春節期間美食不斷,即便是喊著要“減肥”的人,往往都很難控制攝入食物的品種和數量,以至於攝入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高鹽的食物。連續吃上七八天,腸胃再好的人也會變得食欲不振。大魚大肉吃多了還容易出現口舌生瘡、牙龈出血、嘴角起泡、便秘等症狀。

  春節飲食不妨參考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15年版)》(以下簡稱新《健康素養66條》)和《美國居民膳食指南》。具體說來,首先,春節膳食仍應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葷素、粗細搭配。特別建議每天攝入1斤蔬菜,其中一半應是深色蔬菜。其次,每天食用奶類、豆類及其制品,用酸奶、自制豆漿等代替其他甜飲料。再次,蛋白質的攝取上,可以用魚蝦等海鮮替代部分肉類。第四,膳食要清淡,要少油、少鹽、少糖。比如用清蒸魚代替紅燒魚、用排骨湯代替燒排骨等。最後,親友聊天時不要只嗑瓜子、吃糖果,可以多准備一些水果,如梨、柑橘、柚子、草莓等。

  走親訪友限酒煙

  春節走親訪友,免不了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不論餐館還是家中,很多時候一進屋大都是煙霧缭繞,仿佛進了“仙境”一般,可隨之而來的就是嗆鼻的煙味;酒桌上,大家互相勸酒,到最後往往醉倒一片,吃下去的美食也都“貢獻”給了馬桶。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陳偉偉表示,在“無酒不成席”的傳統觀念驅使下,春節時很多人的飲酒量往往增大。

  飲酒對健康的危害早已不新鮮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60種疾病與過量飲酒相關,其中包括脂肪肝、肝硬化、骨質疏松、高血壓、冠心病等。新《健康素養66條》指出,吸煙和二手煙暴露會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多種病。

  除了上述健康危害,醉酒後的丑態會影響自身形象,被人疏遠;經常酗酒會破壞家庭關系,讓妻子生氣、爸媽搖頭,還會教壞孩子;而過度勸酒還可能傷了彼此的情誼。

  在酒桌上要學會拒絕,不妨提前想好不傷和氣的拒酒詞,比如對酒精過敏、正在吃感冒藥等。最好的做法還是直截了當地拒絕對方,但態度要平和、誠懇,相信大多數人會理解的。如果非要喝酒,一定要控制好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男性每日攝入的純酒精量應不超過20克,約為一杯紅酒的量。另外要避免空腹喝酒和“一口悶”。

  陳偉偉還表示,控煙限酒並不是春節才要注意的,而要貫徹到每一天的生活中。特別要為家人、孩子考慮,不要讓他們吸二手煙。

  少坐多走動一動

  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與親友打牌、搓麻將,兩三個小時不下桌;一頓飯從中午吃到傍晚,推杯換盞、吞雲吐霧,一下午屁股都沒離開椅子……春節期間是久坐的“重災區”,而這往往被大家所忽視。

  中醫古籍《黃帝內經》提到“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其中所說的“久坐傷肉”是指,久坐不動,氣血不暢,會使肌肉松弛、倦怠乏力,重則還會影響到血液循環,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傷神損腦、精神壓抑。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久坐列為十大致死致病元凶之一。研究表明,長時間坐著或躺著不動,身體長時間處於低能量消耗狀態,使得體內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升高,腰腹圍增加,提高肥胖風險,可能導致代謝綜合征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久坐不動還易導致腿部肌肉收縮減少,下肢血流速度減慢,進而增加血栓發生的幾率。此外,久坐導致腰椎承受的壓力增大,長此以往可能導致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

  新《健康素養66條》建議,成年人每日應當進行6000~10000步當量的身體活動。建議大家春節時,利用一切機會站起來、動起來。比如走親戚或購置年貨時,能走著去就別開車;年輕人回家別一屁股坐進沙發玩手機、看電視,多幫父母做做家務,擦擦玻璃、洗洗菜,陪他們外出逛逛街、散散步等,好好陪陪父母,還能動起來;打牌時注意時間,每隔半小時就起身倒杯水,活動活動。

  娛樂適度不熬夜

  沒日沒夜地吃喝玩樂,是不少人春節假期的主題。而無休止的鞭炮聲也讓許多人休息不好,春節過後紛紛喊累。

  古人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為了讓身體聽從大自然的安排。熬夜違背了自然規律,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其一,中醫認為,缺乏充足睡眠使得腎氣大量消耗,導致頭發缺乏精元之氣的滋養,進而出現脫發以及發質干、脆、黃等問題。其二,長時間熬夜使皮膚干燥、彈性差、晦暗無光,出現暗瘡、粉刺、黑斑等問題。其三,熬夜者的交感神經在夜晚保持興奮,白天就會沒精神、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等。其四,熬夜的人常會吃夜宵,會導致飲食營養不均衡,引起肥胖;食物長時間留在胃中,促使胃液大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刺激,損傷胃腸功能。其五,經常熬夜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

  新《健康素養66條》建議,勞逸結合,每天保證7~8小時睡眠。因此,我們切不可因為放假而放縱自己,保持規律作息,11點前就上床睡覺。如果因為有人放鞭炮而睡不好,次日要好好午睡,把精神補回來。如果必須要熬夜,則要注意補水,可以喝紅茶。夜宵可以選擇水果、堅果、酸奶等。比如杏仁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飽腹感強;酸奶含有蛋白質和脂肪,加點新鮮水果,口感和營養更豐富。

  控壓降糖穩慢病

  春節期間,人們大都歡天喜地,走親訪友,日子熱熱鬧鬧的。但喜慶的背後卻隱藏著不少健康風險,特別是一些慢病患者可能會疏於自我管理。

  陳偉偉解釋說,多數“三高”人群平時健康自我管理做得還不錯,但一到逢年過節期間就忘了健康這碼事。他們要麼不由自主地大吃大喝,管不住嘴邁不開腿;要麼身不由己地隨大流,跟親友一起喝酒抽煙,導致血壓、血脂、血糖又高了,帶來健康隱患。

  具體說來,其一,過春節講究吃好喝好。高脂高熱量食物攝入太多會增加血液黏稠度;酒精會導致血管痙攣,引起血壓升高,誘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其二,久未謀面的親友相聚,人們情緒高漲,加上熬夜玩樂等,容易使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同時,生活節奏被打亂使得一些慢病患者常常忘記服藥,也加大了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其三,冬季本來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慢病患者迎來送往,如果不注意御寒,寒冷的刺激會使得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升高血壓。

  新《健康素養66條》建議,慢性病人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血糖和血壓的變化。陳偉偉呼吁廣大慢病患者,過年期間更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切不可疏忽大意。除了管住嘴、限煙酒、少激動,還要備好常用藥。特別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甲亢、甲減等內分泌系統疾病的藥品,最好備足十天到半個月的量。節前做好血常規和肝功能的復查,及時與醫生溝通,避免因藥物副作用影響過節。患者還應注意服藥的飲食禁忌,不要因熬夜、看電視、聊天等而漏服藥物。

  遠離意外保平安

  春節期間,除了餃子、春聯,你也許還會想起噼裡啪啦的爆竹和滿地的紅紙屑。這個阖家團圓的日子也是一些意外傷害的高發期。這需要我們未雨綢缪,別讓意外給佳節蒙上陰霾。

  春節最易發生的傷害中,首當其沖的就是炸傷。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國傳統年俗之一,但年年都有因燃放煙花爆竹被炸傷的案例。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通報,2015年春節期間,浙江、湖南省在煙花爆竹經營環節先後發生爆炸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4人受傷。最讓人痛心的是,大多數炸傷發生在青少年和兒童身上。其次是交通意外。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數據顯示,近五年春運期間,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較大事故年均發生117起,占全年總量12.6%。春運正值農閒,趕集、民俗活動集中,面包車超員超速、貨車和拖拉機載人、酒駕等違法行為多發,事故風險較大。此外,掃除時發生的跌傷以及貓狗咬抓傷等也很常見。

  過節圖的是開心,一定要避免去做危險的事。盡管是傳統民俗,但放鞭炮的弊端不言自明:污染空氣、制造垃圾和噪音、容易傷人,還會埋下火災隱患。有人會說,不放鞭炮年味就不濃了。可年味不只是鞭炮的硝煙味。中國有豐富的年俗,少了放鞭炮,還有除塵、掛年畫、貼窗花、賞燈會等。和家人一起來做,一樣熱鬧有趣。如果一定要放鞭炮,切忌在手裡燃放,觀看放鞭炮時應離遠點。一旦不慎被炸傷,要先將異物清除干淨,反復沖洗創面,用無菌或清潔的布類包扎傷口,盡快去醫院。

  新《健康素養66條》建議,戴頭盔、系安全帶,不超速、不酒駕、不疲勞駕駛,減少道路交通傷害。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則提示大家,春節開車走親戚,盡量不開夜車,尤其要避開18時至21時這一“魔鬼時段”。出門前看天氣預報,避免在雨、雪、霧等惡劣天氣中行車;如果在惡劣天氣中開車,要降低車速、注意觀察、減少變道超車、謹慎駕駛,盡量避開早晨和午夜霧氣、暗冰多發時段。駕車時集中精神,不要接打手機、玩微信,舉家出行時要避免與同車人嬉笑打鬧,低駕齡駕駛人應盡量避免長途自駕。並注意克服急躁情緒,保持心境平和,防止路怒、追逐競駛等。

  聚不過喜離莫憂

  每年春節前,很多老人就會掰著手指數日子,算著孩子哪天到家,該給他們准備點啥。可短短七天的天倫之樂過後,子女們不得不踏上新征程,不少老人的心好像坐上了“過山車”,從喜悅的頂峰跌倒谷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教授黃悅勤表示,年節期間,不管子女在外地還是本地,都會整日陪伴老人。老人也會忙裡忙外,好像渾身的力氣都用不完。由於心情比較興奮,晚上休息不好,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這是“過喜”可能帶來的隱憂。相見時難別亦難,兒女走前一兩天,老人的心裡像被掏空一樣難受。待到春節過後,兒女歡聚一堂的熱鬧與節後的冷清形成巨大反差,老人的心也隨著子女去到遠方,出現“空巢焦慮”的表現。

  黃悅勤解釋說,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學習、老人獨居的一種現象,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後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獨自生活的家庭。而一旦配偶去世,則家庭生命周期進入鳏寡期。空巢期與鳏寡期對老年人來說是生活中容易發生困難的兩個重要階段。“空巢家庭”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社會進步的體現及人們價值觀念改變的結果。我國經濟實力的提高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發展。經濟供給、生活照顧、精神慰藉是處於空巢家庭老人面臨的三方面問題。古人說“七情致病”,心理社會因素在某些身心疾病的發病上起到“扳機”作用,慢慢會轉化成持續的情緒低落或軀體問題。俗語說的“心揪成一團”,就是形容焦慮對身體的傷害。

  要想避免老年人因為“空巢”陷入焦慮情緒,最重要的是,子女平時就要多關照老人的內心。很多年輕人與父母住在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小區,都很少回去看父母,更別提那些“漂”在大城市的人了。因此,離家近的人每周、每個月就定期回家看看;離家遠的要通過視頻、電話等方式定期聯系。同時,一旦答應父母某天要回家了,就盡量別改變計劃。春節離家前,提前告知父母離家時間,不要搞“突然襲擊”;走之前擁抱父母,告訴他們自己心有掛念,給予老人心理支持。老年人要增強心理自立,有自己的生活樂趣,春節時也要保持自己的節奏,到點該睡就睡,別遷就子女。老人的“再社會化”很重要,要找到這個年齡自己能做的和希望做的事情,要有社交活動,安排好生活,不要“與世隔絕”,走出相對封閉的空間。(生命時報記者 張傑)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