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老人健康 >> 健康飲食 >> 營養飲食

“富貴病” 營養惹的禍?

  近年來,流行一個時髦的詞匯“富貴病”,它指的是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痛風(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在內的一系列慢性疾病。應該說,“富貴病”並不是一個合適的稱謂,其所謂“富貴”者,更多的是代表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即包括飲食不均衡、很少運動、工作精神壓力大、心理失衡、酗酒、吸煙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致病,同時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和治療疾病,這兩點可以說是近些年來醫學界的共識。可惜的是,專業人士的共識尚未真正成為普通大眾的共識,很多人還在繼續著他們原先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並已經、正在或即將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請看看下面這些令人不安的調查數據:2004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的結果顯示,我國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病人數在迅速上升。其中,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估計全國患病人數達1.6億多,與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了31%,患病人數約增加7000多萬;高血脂的患病率為18.6%,估計患病人數達到了1.6億;大城市20歲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全國目前糖尿病的患病人數為2000多萬,另有近2000萬人空腹血糖異常。英國著名的Lancet醫學雜志的研究報告更是明確提出,2000年全球早逝群體中有47%源於飲食失衡。

  與之相反,如果我們真正建立起以合理膳食為基礎的健康生活方式,全球人均壽命將在今天的基礎上平均增加9歲,其中,發達國家平均增加4歲,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則可增加近16歲!

  從表面上看,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痛風(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慢性疾病,有著各自不同的發病機制和病理變化,然而當我們從實質上分析,上述疾病從某種角度看實際上是一回事,並且患有其中一種疾病者,患其他疾病的風險增大很多倍。

  調查顯示,在北京市各大醫院心內科糾正的高血壓、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中,25%的病人同時伴有糖尿病;而在眾多的糖尿病患者中,僅有不到10%是單純的糖尿病,而40%的患者並發高血壓或高脂血症中的一項,50%的患者同時合並高血壓和高脂血症。

  因此,對其中任何一種疾病的預防,均應從對上述疾病聯合預防的角度加以考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這裡面,營養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富貴病”並非營養惹的禍

  很多人關注“營養”,但未見得真正懂得“營養”。很多人被告知患了“富貴病”或者“營養過度”了,仿佛都是“營養”惹的禍,營養治療也就成為“限制營養,減少進食”的代名詞了,其實這是一個嚴重的觀念誤區。

  營養實際上是人體由外界獲取養分的過程。這個過程以食物為媒介。

  讓我們先看看食物的功效:

  食物供給我們維持身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就像汽車跑動需要汽油,空調送冷需要電力一樣。人體也像一台機器,需要食物的營養來運轉,站、走、睡覺、讀書都需要食物的能量來提供。

  人體的組織和器官,如骨骼、肌肉、牙齒、血液,它們的生長發育也需要食物提供“建築原料”,各種組織也需要不斷地更新和修補,也需要食物提供原料。

  與此同時,食物還參與了維持正常的滲透壓、酸鹼平衡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活動,保持機體正常運轉。

  人的一生,以70歲壽命計算,包括飲水在內,共計攝入接近60噸的食物。如此巨大的膳食庫足以改變人的健康走向。合理飲食,有益健康,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和情趣。

  可以說,成也食物,敗也食物。

  貼心提示

  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膳食纖維等。這些營養素來自5大類食物中,即1類是谷薯類,如米、面、玉米、紅薯等,是人體最經濟的能量來源;第2類是蔬菜水果類,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第3類是動物性食物,如肉、蛋、魚、禽、奶等,主要為人體提供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第4類是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腐干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第5類是能量性食物,如食糖、酒、油脂、硬果類食物,能夠為人體提供能量。

  要保證足夠的營養,每日應選用5大類食物,並保證約30種不同的食物。

  能量不平衡,疾病纏上身

  如同汽車行駛需要燃料作動力一樣,人類一切生命活動也需要能量作動力。可以說,沒有能量就沒有生命。能量通過光合作用進入植物體內,並通過“植物-動物-人”的食物鏈進入人體。能量本身不是營養素,它是由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經過分解代謝所釋放出來的。

  食物釋放出的能量用來維持體溫和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細胞的生長、繁殖和自我更新,營養物質的運輸、代謝,廢物的排除等等都需要能量。即使在睡眠時,呼吸、消化、內分泌、循環系統的生命活動也需要消耗能量。

  在三大產熱營養素(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中,脂肪的單位產能量最大,每克脂肪產熱9千卡;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則均為4千卡/克。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則承擔了能量提供的主要任務,這是因為蛋白質雖然也可用來供能,但由於其構成身體及組成生命活性物質(如各種酶、抗體等)的重要職責和它在體內有限的含量,應盡量使它受到保護,而不是被作為能量“燃燒”而消耗。

  因此,三大產熱營養素應有一個合適的比例。按中國人的膳食習慣和特點,蛋白質占總能量的比例應為10%~15%,脂肪占總能量的比例應為25%~30%,碳水化合物占總能量的比例應為55%~60% 。

  能量總是在攝入量與消耗量之間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稱為能量平衡,評價體內能量平衡的公式可表述為=攝入能量-消耗能量。

  ●能量“正”平衡,即能量過剩,並可在體內轉化為脂肪而沉積。

  ●能量“負”平衡,這就是所謂“入不敷出”,這時體內儲存的脂肪會被“動員”起來提供能量,體重就會因此而減輕。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應使能量的攝入量與消耗量大體持平。

  如果能量長期不足,體內將逐漸損耗儲備的糖原、脂肪直至肌肉;而體形偏胖者則多屬於能量攝入過多或活動量過小,剩余能量在體內轉變為脂肪沉積,形成中心性肥胖或超重。

  貼心提示

  能量不足可導致骨骼肌退化、貧血、神經衰弱、抵抗力下降等;能量過剩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脂肪肝、膽石症、痛風等。

  如何計算食物中的能量?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