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酸葡萄效應與甜檸檬效應的對比

  酸葡萄效應

  《伊索寓言》“酸葡萄”中的故事廣為人知:狐狸想吃葡萄,但由於葡萄長得太高無法吃到,便說葡萄是酸的,沒有什麼好吃。心理學上以此為例,把個體在追求某一目標失敗時為了沖淡自己內心的不安常將目標貶低說“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這一現象稱為“酸葡萄”機制或“酸葡萄”效應。與其相反,有的人得不到葡萄,而自己只有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這種不說自己達不到的目標或得不到的東西不好,卻百般強調,凡是自己認定的較低的目標或自己有的東西都是好的,借此減輕內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現象,被稱為“甜檸檬”機制。

  “酸葡萄”與“甜檸檬”機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較為常見的心理現象。是心理學中合理化作用的典型表現。是指個人的行為不符合社會價值標准或未達到所追求的目標,為減少或免除因挫折而產生的焦慮,保持自尊,而對自己不合理的行為給予一種合理的解釋,使自己能夠接受現實。在學校教育管理也存在“酸葡萄”與“甜檸檬”機制的合理運用。

  甜檸檬效應

  運用“酸葡萄”與“甜檸檬”效應,緩解心理壓力。

  是人們運用最多的一種心理防衛機制,其實質是似是而非的理由證明行動的正確性,掩飾個人的錯誤或失敗,以保持內心的安寧[1]。

  應該肯定,合理化作用具有明顯的積極教育引導意義。作為一種應對挫折的心理防御形式,無論是其中的“酸葡萄”效應還是“甜檸檬”機制,當學生尤其是好勝心過強的學生受到挫折後,適當地應用,能減輕心理壓力。

  我班的小偉同學患有腎炎,一直在接受治療。可他卻爭強好勝,每次學校、班級的活動,他都踴躍參加,獲得許多獎項。連著兩次考試不理想,就認為自己不行了。於是,考試前焦慮,睡不著覺,考試時慌張,生怕考不好。結果,可想而知,成績每況愈下。他媽媽為此很著急,孩子身體本來就不好,這樣折騰下去,後果會很嚴重。為此,希望我能幫助小偉,從過度焦慮中走出來。我及時跟小偉進行溝通,首先,祝賀他在期初的金鑰匙選拔中脫穎而出,領先眾多的同學,那些考試成績比自己好的同學卻不如他。又跟他說,養好身體,練好心理素質是最關鍵的,不別太看重考試的分數。在我的幾次勸慰後,小偉的臉上又洋溢著微笑,擺脫了考試焦慮症。

  當學生過分沉浸在由於困難或目標未競而導致的心理不安、緊張乃至消沉的負面情緒中,教師可運用“酸葡萄”與“甜檸檬”效應,幫助他們擺脫由過度的焦慮帶來的對身心健康的危害,利於及時調整心態、確立下一階段的前進目標並為之努力。

  雙效應作用

  抑制“酸葡萄”與“甜檸檬”效應,激勵奮進向上

  作為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工作者也必須看到,在很多情況下,“酸葡萄”與“甜檸檬”效應消極意義也是顯然的。為學生自身所受挫折找尋借口,學生明知自己的缺點和問題卻不能正面、理性的面對,這在最終結果上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還會導致個體自我萎縮,形成不良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另一方面,這種心理容易蛻化學生的奮進意識和正面看待事物的習慣,逐步在師長和學生之間失掉信任,落入惡性循環而無法自拔。所以,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要善用“合理化作用”進行“合理”的教育引導。

  我們班級的男同學大多樂觀開朗,平時,經常運用“酸葡萄”與“甜檸檬”機制,為失敗行為采取“阿Q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進而,有些同學便缺乏進取心。在挫折面前,有的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責怪別人,有的還無中生有替自己開脫。比如,一周常規流動紅旗評比,經常花落他家。有的男同學沒有在自身找原因,竟然還說,領導包庇某班、某班賄賂領導……這無疑是不良風氣,讓它滋生,必然不利於班級的發展。這是過分運用“酸葡萄”與“甜檸檬”心理的結果。

  要抑制這種心理的發展,首先,必須讓學生合理認識自己。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優勢大於弱勢的個體,以此來保證自己應有的競爭力,但缺陷和弱勢也是人人皆有、不可回避的,如果一味強調自身的積極價值而回避客觀存在的不足,根本不會取得長足意義上的進步。我們班級男生較樂觀,在挫折面前不自卑,但也確實存在懶散,喜歡說笑,有時不顧場合,缺乏自控能力等缺點。在晨會、班會課上,通過討論,男生們認識到自我缺陷和弱勢,表示會有的放矢地去克服。

  效應的效果

  所以在教育活動的引導中,讓學生能夠全面、合理認識自我是首要問題。“睜眼看外面的世界”其實很容易,但“靜心看自己的世界”卻是不易做到的。“只緣身在此山中”遮蔽常常讓人迷失甚至麻醉了自我,要避免這種自欺欺人的意識不斷蔓延,就必須使學生勇於、善於“走出此山中”,能夠時常養成“自我反思、自我追問”的品質,通過對“我是誰、我能做什麼“等問題的不斷自省,實現個體意義上的自我認知升華。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