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分散效應 - 形成的原因
責任分散效應
對於責任分散效應形成的原因,心理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調查,結果發現:這種現象不能僅僅說是眾人的冷酷無情,或道德日益淪喪的表現。因為在不同的場合,人們的援助行為確實是不同的。當一個人遇到緊急情境時,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能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對受難者給予幫助。如果他見死不救會產生罪惡感、內疚感,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價。而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每個人分擔的責任很少,旁觀者甚至可能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意識不到,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這種局面,這是心理學家正在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1]
責任分散效應 - 表現
我國有句很古老的俗語“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句話就是責任分散效應的表現。如果只有一個人在場的話,他對別人的幫助就責無旁貸,稍微具有社會公德的人,都會主動提供幫助。但如果有兩個人或更多的人在場的話,這種責任就會自動地分散到每個人頭上,變得不確定了,因此提供幫助似乎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成了別人的事。
責任分散效應 - 影響因素
心理學家 研究 發現,當出現“責任分散效應”時,行為主體受到六種心理因素影響:利他主義動機、社會惰化、從眾心理、道德因素、法不責眾心理和人際關系相互作用。
責任分散效應 - 在生活中的解釋
責任分散效應
責任分散效應可以解釋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現象,下面的例子就是對這種效應最好的解釋。
一個辦公室裡原本有三個人,每次辦公室的衛生都由小張負責。後來,辦公室又新來了一位同事,小張就和那位新同事商定輪流打掃衛生。兩個人也配合得相當好,辦公室還是被打掃得干干淨淨的。再後來,又來了一名大學生,他來的第二天早上,當同事都來上班時卻發現地上一片狼藉。大家面面相觑。原來,小張和原來的同事都認為衛生應該由最後來的同事負責,而那位大學生卻認為衛生已經有人負責了,自己只需要做自己本職的工作就行了。由此可見,當大家都認為別人會承擔某種責任的時候,恰恰沒人承擔責任。
當一個人單獨進行選擇的時候,他必須擔當起所有的責任。但當大家組成一個團隊,集體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法時,責任就被擴大化了。大家都有這樣的思想:如果出了問題,責任是大家的,不是我一個人的。如果一個團隊中每一位成員都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那麼由集體做出的決定往往更為冒險,這是值得我們提高警惕的。
因此,領導者在將一項任務交給某個團隊去完成時,一定要指定負責人,這兒出了問題找誰,那兒出了問題找誰,最後直接跟負責人交涉就行了。團隊完不成任務的時候,想讓你的批評變得有力,就要讓你的批評變得具有針對性,責任一定要分到具體的某個人,否則就會出現這種責任分散的現象,你布置下去的任務多半不會被很好地執行。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