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心理健康 >> 人群心理 >> 老人心理

多數老人渴望親情關懷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與老人有關的話題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記者走訪發現,由於子女長期外出打工、經商等,不少老人面臨著精神孤獨等問題,子女“常回家看看”成為他們最大的心願。

  每逢節假日,家住惠安農村的林大娘會刻意穿戴一新,似乎在期待著什麼。鄰居們知道,這位七旬老人在等待著在外工作的子孫們回家。“兒子可能會回家一趟。”林大娘說。“唉!”一位同樣年過七旬的鄰居長歎一口氣,她的4個兒女也都在外工作,一年到頭難得回家一次。之前長期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孫子,去年也上大學了,留下空蕩蕩的房子與她為伴。不只她倆,類似的老人在農村還有很多,孤寂成為這些老人難以排遣的心理問題。

  在城市,衣食無憂但精神孤寂的老人同樣不少。家住市區新華路的黃大媽退休後,與老伴迷上了寫字畫畫。在看似熱鬧的“老有所學”生活背後,難掩他們的親情饑渴。“如果孫子考慮結婚生子,我倒想幫他們帶孩子。”今年75歲的黃大媽不無落寞地說。

  “子女對老年父母有經濟贍養和精神慰藉的責任和義務。可是,由於多種原因,目前老年人普遍面臨著精神慰藉的饑渴症。”有關專家說。老年人的親情問題引起相關部門及專家學者的關注。市統計局的一份調研報告指出,由於長輩與晚輩的閱歷、受教育程度、經濟收入、消費觀念及生活習慣客觀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造成代際關系緊張,老年人過去在家庭所擁有的決策權和管理權喪失,農村中出現老年人家庭地位邊緣化。加上農村青壯年長期外出做工、經商,或與老人分家等原因,“空巢”老人的產生更加難以避免了。2008年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泉州市65歲及以上“空巢”老人的家庭戶有近六成在農村,農村的“空巢”率達37.4%,平均每年以8%的速度遞增。

  “‘空巢’老人現象間接反映了現代社會孝道精神的滑坡及養老觀念的淡化。”市老齡辦有關人士認為,老年人是國家的寶貴財富,老年人又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因此,他們的合理訴求應當得到子女們的充分重視,並盡量給予最大限度的滿足。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