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實例1
2004年體檢時,李伯被診斷為糖尿病,醫生建議他住院治療,全面了解身體情況,制定比較完善的治療方案,同時學習一些應該掌握的糖尿病知識。但是李伯認為患有重病才需要住院,自己好好的,能吃能睡,沒事住什麼院呀!自己在家吃吃藥把血糖降降就好了!隨後的日子,李伯確實沒感到有什麼大礙,慶幸自己不住院的選擇是正確的。但好景不長,2008年,李伯因為手腳麻木、惡心嘔吐、眼底出血住了3次院。2009年,李伯又伴發了心肌梗死,好在搶救及時,才撿回一條命。
生活實例2
十幾天前,張姨拿著自己的血糖化驗單,一臉沮喪:糖尿病的“帽子”算是戴上了!自己已經不再是一個健康人了,徹徹底底地成了一個病人!她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生活的天空黯然失色。張姨認為,病人就應該住院,只有住院才有安全感。經過10天的住院觀察治療,張姨的病情控制得很理想。醫生說,她屬於糖尿病早期,病情比較輕,身體各方面都很健康,沒有合並其他並發症,可以回家通過合理飲食、適當鍛煉、規律服藥來治療,平常定期監測血糖、定期到門診復診就可以了,不需要長期住在醫院,完全可以過和健康人一樣的生活。但是張姨卻擔心:一旦出了院,自己的血糖高了或是低了怎麼辦?在醫院有什麼情況都會有醫生和護士來處理,回家以後要是出現意外情況那該怎麼辦呀?所以,她很不願意出院,一再要求多住幾天。
醫生的話
李伯的無知大意、有病不住院,使他過早地掉入了糖尿病並發症的“苦海”,還險些“報銷”了自己。因為門診病人多,與醫生交流時間短,部分檢查不容易進行,所以很多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李伯如果一開始能住院治療,獲取一些糖尿病的防治知識,全面了解一下身體狀況,在降血糖的同時進行降血脂、抗凝血等方面的治療,相信他的並發症會來得更晚一些。
像張姨這樣,剛剛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以後產生害怕、恐慌的心理是很普遍的,一般通過住院可以從某種程度上緩解這種情緒。住院的同時,還應該通過和醫生、護士、病友之間的交流,掌握一些糖尿病防治知識,這樣回家後就算有“險情”發生,自己也能對付。只有發生少數自己不能排除的“險情”時,才需要再住院解決,完全沒有必要長期住院。
糖尿病是個特殊的“家伙”,不像感冒拉肚子,只要自己在家調養吃藥,就能祛除病痛;也不像闌尾發炎,必須住院,來他一刀才能了事。對付糖尿病必須把家庭治療和住院治療相結合,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那麼,糖尿病患者什麼時候應該住院?住院都要干些什麼呢?
三種情況要住院
1 “兩個第一”
·第一次診斷糖尿病的患者,特別是第一次診斷的1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目的是:全面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確定糖尿病的分型,了解是否合並糖尿病並發症和其他病變,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觀察治療效果。利用這個時間,患者要學會觀察病情,掌握糖尿病基礎知識。
·第一次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住院目的是決定使用胰島素的最佳劑型和劑量。利用這個時間,患者要學會血糖監測,掌握胰島素注射技術,並根據血糖監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用量。
2 “兩急一慢”
發生糖尿病急性並發症的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嚴重低血糖昏迷者。
●急性應激情況,如糖尿病合並有感染、手術、外傷、中風、大出血、分娩、心肌梗死等特殊情況。
以上“兩急”往往起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若搶救不及時、治療不恰當,往往有生命危險。住院目的是緩解症狀,搶救生命。
●嚴重的糖尿病慢性並發症患者,如合並有比較嚴重的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底出血、頑固性腹瀉、足部壞疽、心血管病變等。住院目的是:全面檢查和了解病情,制定合理治療方案,觀察治療效果。
3 “高低不穩”
長期血糖居高不下、反復低血糖或血糖忽高忽低波動很大,治療效果又差的糖尿病患者。住院目的是:全面檢查及嚴密監測,醫生患者共同努力,找出血糖異常的原因,調整治療方案,使血糖得到平穩控制。
住院同時別忘學習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治病、學習同樣重要,住院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住院期間,糖尿病患者通過與醫護人員和病友的交流,可以對飲食、運動、口服藥物、胰島素及血糖監測等有一個全面了解和認識,平時感興趣的、不懂的、無暇顧及的許多問題,此時基本都可以得到解決。
●學會早期識別糖尿病的一些“險情”,主要是低血糖反應。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夠早期及時識別它並迅速采取措施,就能有效地讓自己脫離“險境”。
●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可以學到專業,正規、細致的胰島素注射方法,充分了解操作要領、注意事項等。
●有些病友自己總結出了不少防病治病的小竅門、小方法,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也是很有借鑒作用的。
●患者還可利用住院這段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如戒煙限酒,注意足部護理、避免並發症的發生等。 `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