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身上的營養價值是很高的,同時也有很多營養是你一定意想不到的的,甚至是會丟棄的營養。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告訴你這些容易被忽視的營養都是什麼,以及要如何洗魚才是最正確的。
5種魚身上你意想不到的寶貝
魚鱗。魚鱗是魚的外骨骼,富含膠原蛋白、鈣、磷、卵磷脂等營養物質,同時還含有甲殼素這種膳食纖維。因為膠原蛋白會 在70℃~90℃的溫度下轉化為可溶性的明膠,常見的吃法是將其制成魚鱗凍。具體方法是:將魚鱗刮下,洗淨。下入放滿水的鍋中,加點醋,使水溫保持在 70℃~90℃的將沸未沸狀態,小火慢炖。等魚鱗慢慢融化,湯汁黏稠之後,關火,將其晾涼,置於冰箱冷藏成凍。食用時,將魚鱗凍拌入調料即可。
魚骨。魚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魚刺,富含鈣等微量元素,經過軟化處理後,其營養成分會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非常小的帶骨 小魚要使勁嚼碎,進入胃裡後,胃酸會將其魚骨部分軟化,促進鈣、磷等營養物質的溶出。大魚骨要吸它的骨髓,也就是魚脊柱中的白線。此外,魚骨還可以加醋熬 湯,小火焖煮(2~4小時)。需要注意的是,用白水煮湯,魚刺很難變軟,多加點食醋焖炖,可利用醋酸的作用促進魚刺軟化。
魚鳔。魚鳔裡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可能對血脂控制有益。常見的做法是:將魚鳔用清水洗淨,和魚一起清炖或紅燒。
魚肝。魚肝是魚身體裡儲存多種營養素的地方,比如,維生素A、維生素D和鐵等微量營養素,但其中的膽固醇和嘌呤含量也很高,不適合痛風患者。魚肝和魚膽相連,在清洗魚肝時,別把魚膽弄破。肝髒有解毒的功能,特別容易集聚毒素。食用前,應確定魚沒有受到環境污染。
魚腸。魚腸含脂肪低,蛋白質含量不遜色於魚肉。不過體積大的魚的魚腸才有食用價值,食用前要把裡面的髒東西去淨。因為魚類所吃的食物都要經過魚腸消化,所以它是魚的身體裡受污染程度比較重的器官。如果對魚的養殖環境不夠放心,就不建議吃。
接下來,再來看看洗魚的方法吧。
洗魚的技巧
有污泥味的魚,用涼濃鹽水洗一洗,污泥味可除。新鮮魚放在鹽水洗一洗,即可去泥腥味,又可使味道更鮮美。不新鮮的魚,用鹽把魚裡外擦一遍,待1小時後再鍋 煎,魚味就和新鮮的一樣。而且,用鹽洗魚還可以去黏液。魚身上都有黏液,黏液易沾上污物。洗魚時,用細鹽將魚身撸一遍,然後用清水沖一下,會洗得很干淨。
先剖魚肚,後刮鱗。人們通常拿起魚來就刮鱗,這樣容易壓破苦膽,污染魚肉,吃起來很苦。應該先剖魚肚,再刮鱗,把肚內東西選掏出來,就不用擔心了。刮魚鱗前用香臘擦一遍,魚鱗易除。
剖魚時,萬一不小心把膽弄破,可用少量白酒或小蘇打也可用發酵粉,塗在有膽汁的魚肉上,使膽汁溶解再用冷水沖洗,苦味就可以去除。或者撒點酒,然後用清水洗淨,苦味也可去除。
洗魚放大蔥,能防蒼蠅叮。在洗的魚段。魚片或魚塊上放幾段大蔥,蚊子不咬蒼蠅不叮。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