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要吃火鍋,在夏天越熱更要吃火鍋,吃個酣暢淋漓。但是吃火鍋還會帶來火鍋病,這個你知道嗎?火鍋可不僅僅是把食物弄熟那麼簡單,今天就來給大家一個火鍋攻略吧。
吃火鍋小心吃出火鍋病
胃腸病
為追求鮮脆嫩滑的口感,食物在火鍋裡燙一下就吃。這樣的吃法除了造成消化不良外,潛藏於食物中的細菌、寄生蟲卵會隨食物吞入胃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而且,由於火鍋吃起來熱氣騰騰,很多人喜歡邊吃邊喝冷飲或啤酒,忽冷忽熱,對胃黏膜極為不利,極易造成胃腸疾病。若是麻辣火鍋,對胃腸的殺傷力就更大了。火鍋的辛辣味道最先刺激的是食道,接著迅速通過胃、小腸等,嚴重刺激胃腸壁黏膜,引起胃酸和脹氣,除了容易引發食道炎、胃炎外,腹瀉也在所難免。
痛風症
有人喜歡把涮完的火鍋湯底當“營養湯”喝光。事實上,火鍋的湯大多采用豬、羊、牛油等高脂肪物質為底料,又多以辣椒、胡椒和花椒等為佐料,吃多了易導致高血脂、膽石症、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牙龈炎、痔瘡等疾病。
另外,火鍋湯久沸不止、久涮不換,其中的成分會發生一些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如:肉類、海鮮中所含卟啉物質多溶於湯中,湯中的高濃度卟啉,經肝髒代謝,會產生大量的硝酸,引起痛風,出現關節痛症狀,嚴重時會損傷腎功能。
酸奶可以抑制火鍋病
酸奶不但營養豐富、風味濃郁而獨特,而且對於愛吃火鍋一族還具有特別的胃腸道保護和調理作用。吃火鍋最惬意的就是燙、辣、鮮。燙和辣都有刺激性,如果不加注意,就可能損傷胃腸道粘膜而造成“火鍋病”。
特別是有些人貪圖鮮嫩,吃火鍋時只把生菜燙一燙就吃,食物中的細菌和寄生蟲沒有被殺死,從而導致感染。
酸奶口感細膩而稠滑,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對腸胃有很好的保護。酸奶含有有利於胃腸道保護的乳酸菌,乳酸菌具有酸化腸腔,抑制腐敗菌生長和減弱腐敗菌在腸道中產生毒素的作用,預防並治療便秘、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疾病。
酸奶中的嗜熱鏈球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和雙歧桿菌3種活性乳酸菌聯合作用,抑制腸道有害菌的作用更強大,而且還能夠繁殖,能以較高的存活率,大批進入小腸,發揮改善腸胃機能的巨大作用。
營養專家介紹,3種活性乳酸菌所產生的醋酸和乳酸對腸腔起酸化作用,可促進消化道的蠕動,從而更好地預防並治療便秘、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疾病。3種活性乳酸菌還能分泌多種酶,使難以溶解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混合物等轉化成可溶性物質,促進消化,幫助鈣、磷、鐵等礦物質和維生素D等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此外,吃火鍋時,飲啤酒是許多人的習慣。酸奶中含有的一種被稱之為磷脂類的特殊化學物質,能夠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個很厚的疏水層,用以抵抗酒精等各種外來因子對胃黏膜的侵蝕,從而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健康吃火鍋全攻略
1、選擇什麼樣的鍋底?——清水鍋底最好
最好的火鍋湯底就是白水,裡面加一點蔥、姜、海米、香料,沒有添加油脂,這樣的湯底幾乎沒有熱量。麻辣紅湯雖然味道濃郁,但裡面的油脂含量非常高。而且很多紅油鍋底在室溫下是凝固狀態的,這說明一方面油脂可能被反復使用,另一方面其中飽和脂肪的含量過多。
如果喜歡吃辣,可以選擇在蘸醬裡加入少許辣椒油,既能吃到辣,也不會脂肪攝入過高。
2、食物材料的選擇——天然新鮮、種類多樣、多素少肉、菌薯兼備
多點蔬菜、薯類、菌類、豆制品,少點肉類,而一些加工好的半成品最好不點。這些半成品指的是:午餐肉、火腿腸、魚丸(純魚肉做成的魚丸不在此列)等。
蔬菜應該是種類、數量都最多的食物,最好能兼顧各種蔬菜,一定要有對身體益處大的綠葉菜:菠菜、茼蒿、香菜、莴筍葉、豌豆苗、西蘭花、綠葉生菜、油菜等。再根據喜好選擇一些淺色蔬菜,如大白菜、冬瓜、白蘿卜、筍片等。蘑菇也可多點一些,很多火鍋店都有菌類拼盤,不妨點一份,可以一次吃好幾種蘑菇。
紅薯、土豆、山藥、芋頭這些薯類點一些,一起涮出來當主食吃,比吃完火鍋再來個油酥油、炸饅頭、白面條要強得多。豆腐、凍豆腐、豆腐皮都非常適合涮煮來吃,但要注意油豆泡、油炸過的腐竹都是脂肪含量較高的。
肥胖、有慢性病的人要少點脂肪含量高的肥牛、肥羊,因為用來涮煮的肥牛羊肉片脂肪含量可高達30%。最好點瘦牛肉片、魚蝦、雞肉片、百葉毛肚、鴨血這些脂肪含量比較低的肉類。當然如果是怕冷瘦弱的人,可以點一些牛羊肉。
3、吃火鍋的順序——先素後肉
一般人吃火鍋都是一開始就先吃肉,通常是幾盤子肉吃完了,也差不多飽了,菜只是隨便吃幾口。這種方法很不可取,很容易一下子吃進去大量的脂肪,而蔬菜和主食少得可憐。
最好的順序是先涮薯類和蔬菜,先將胃部填充一些,再吃肉類,這樣可以避免吃進太多的脂肪,有利地控制總熱量。如果實在是想先吃肉,那也一定在吃肉的同時,多涮蔬菜並搭配薯類。而且蔬菜的量至少要在肉的2倍以上。
4、吃火鍋的溫度——宜溫不宜燙
很多人都喜歡吃火鍋時熱火朝天的感覺,喜歡剛從湯中撈出的燙燙的食物。實際上,這樣吃非常危險。我們的消化道是非常怕熱的,口腔的耐熱溫度是65℃,而食道黏膜的耐熱溫度只有45℃。過高的溫度會傷害到嬌嫩的口腔和食道黏膜,再加上麻辣的刺激,非常容易使口腔和食道引發炎症、潰瘍。
涮煮的食物不要剛從滾燙的湯中夾出來就吃,多控一控,將湯水盡量瀝干,放入小盤中晾至溫熱不燙的時候再吃。
尤其要注意脂肪含量多的紅油火鍋,因為夾出來的食物外面會裹著一層油,有非常好的“保溫”作用,食物內部的溫度會很高,而且有這一層油的“保護”降溫也會比較慢。所以夾出來後一定要多等一會,等食物徹底不燙了再吃。
5、涮煮的時間——長短有別
葉類蔬菜切忌長時間放在火鍋裡煮,在沸騰的鍋中稍加焯燙就可夾出。煮時間過長會增加營養素的流失,也會失去蔬菜鮮嫩的口感。
肉類則要保證熟透。很多人喜歡肉質嫩滑的口感,把肉在湯裡稍微燙一下還是半熟時就吃同,這個習慣非常不好。半熟的肉中很可能會含有未被殺滅的細菌、寄生蟲,引起胃腸感染,一定要將肉煮至徹底熟透再吃。當然了,肉煮熟也別老在鍋中煮著,熟了就取出來吃。所以不要一次放入很多肉,吃多少放多少,隨吃隨涮,味道最好。
6、蘸料的選擇——醬好還是油好
火鍋蘸料通常是麻醬或香油,香油是純脂肪,熱量極高。芝麻醬稍好一些,熱量仍是比較高的。在調味時,通常還會加入醬豆腐、韭菜花這些很鹹的調料,所以芝麻醬調料時要注意鹽過多的問題。
推薦一種調味料:用少量的芝麻醬,加少許的醬豆腐(或用鮮味醬油),再加上一些醋,攪拌均勻來做蘸料,就會比純香油和麻醬調料要好一些。
無論哪種醬料,都不宜吃得太多,既然是蘸料,蘸一點點,起到提味的作用就可以了。
7、火鍋湯要不要喝?——不喝為宜
很多人特別愛喝火鍋湯,但火鍋湯不宜多喝。
因為涮煮過肉類的火鍋湯中有很多嘌呤痛風、尿酸高的人不能吃火鍋。而除了嘌呤,火鍋湯中的脂肪也不少,哪怕是用清水涮鍋,在煮過一些肉後,也會有相當一部分脂肪溶到湯裡,如果是用白湯、骨湯做鍋底,本身的脂肪含量也會很高。而且涮過蔬菜的湯中還會有亞硝酸鹽、草酸等成分。
所以說,火鍋湯也要盡量少喝不喝。如果確實喜歡喝湯,那麼就在剛開始,涮煮時間比較短、涮煮材料比較少的時候喝。已經煮了一兩個小時大量菜肉的湯,還是不喝為好。
什麼火鍋你不能吃?
川味火鍋:患有慢性咽炎、口腔炎、胃病、潰瘍病、皮膚病、痔瘡、肛裂和經常流鼻血、牙龈出血者以及屬於“熱體質”者、孕婦等忌食。
海鮮火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患者,對海鮮過敏者忌食。
羊肉火鍋:“熱體質”、素有痰火、感冒初期、服用瀉藥、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鼻炎、急性支氣管炎、肝髒疾病及瘡疖患者忌食。
菌類火鍋:對菌類過敏者,痛風、慢性胃炎患者忌食。
吃火鍋不僅僅是圖大家一起吃個熱鬧,拿准怎麼吃才會更健康。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