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飲食健脾養胃 4款調養脾胃藥膳方
一年之計在於春,雨水節氣過後,降水增多,人們此時要注意做到飲食有節,定時定量,寒溫適度,注意飲食衛生,多吃粗糧果蔬,調節營養平衡。在飲食調養方面,應以調養脾胃功能為主,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養,以下介紹幾個食療方。
雨水節氣“調養脾胃”最重要
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如何看雨水。
雨水節氣“調養脾胃”最重要。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明代醫家張景岳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在五行與五髒的關系中,五行中的土對應於五髒中的脾)《圖書編·髒氣髒德》指出:“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可見,脾胃健旺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基礎。
春天之肝木何以與脾土相關?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中,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人體五髒的生理功能。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發的特性,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郁,有疏洩的功能。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營養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其五髒在生理上相互聯系,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在五行相生相克關系傳變中,木旺乘土,即肝木過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說由於肝木疏洩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郁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難經》稱為“逆傳”即肝病傳脾。所以,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發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雨水飲食調節:
春季氣候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皮膚、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
由於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洩,否則肝木生發太過,則克傷脾土。
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所以,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髒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卜、荸荠、甘蔗等。
對於老人及小孩,切莫過飽或過饑,要少食多餐,避免加重脾胃負擔。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黃粥,以補腎。”(鮮地黃150克,搗汁備用,粳米50克洗淨,冰糖適量,同入鍋中加適量水,煮成粥後,將鮮地黃汁倒入粥內,文火煮20分鐘即好。)二曰防風粥,用以祛四肢之風。取防風一份,煎湯去汁煮粥。三曰紫蘇粥,取紫蘇一份,炒至微黃,略有香氣時,煎汁煮粥。“少吃生冷粘雜食物,以防傷及脾胃。
藥物調養:要考慮脾胃升降生化機能,用升發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名子、白菊花、首烏粉及補中益氣湯等。
忌食食物: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蔥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調養脾胃藥膳方:
金橘山藥小米粥
金橘20克,鮮山藥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將金橘洗淨,切片備用。山藥去皮,切片,與金橘片及淘洗干淨的小米一同入鍋,加適量水,用大火煮開,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有疏肝健脾的功效。
小米粥
小米150克,大棗8枚,陳皮5克,白糖50克。大棗去核,切成碎米狀,小米淘洗干淨,然後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煮,等米粒開花時,加入大棗、陳皮、白糖,再稍煮片刻即成。有養脾胃、行肝氣、開腸胃的功效。
玫瑰花糕
糯米粉1500克,黏米粉3500克,核桃肉250克,大棗500克,白糖300克,玫瑰花60克。將大棗、核桃肉洗淨,切成小丁備用。把糯米粉、黏米粉放在盆內,加適量水,放入白糖、大棗、核桃肉、玫瑰花,用500毫升水拌勻,揉成面團,做成糕狀,然後將糕上籠蒸約25分鐘即成。有疏肝理氣、健脾暖胃的功效。
砂仁鲫魚湯
鮮鲫魚150克,砂仁3克,陳皮6克,生姜、蔥、精鹽各適量。將鮮鲫魚刮去鱗、鰓,剖腹去內髒,洗淨,將砂仁放入魚腹中,然後與陳皮共同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水,用大火燒開,放入生姜、蔥、精鹽,煮至湯濃味香即可。有醒脾開胃利濕的功效。
推薦閱讀:調養脾胃健康 三大不良習慣要避免 疲勞與五髒失調有關 緩解節後疲勞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