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疼痛而引起失眠的因素很多,應根據其致痛因素的特點,采取相應措施,而無什麼固定模式。在非藥物止痛方法中,心理療法不僅能改善疼痛,更能催眠。因而選擇有效的心理療法可達上述雙重之目的。現簡介如下:
(1)催眠法:催眠法的突出作用是激活調整輸入的控制過程,從而可以解除某些類型的慢性疼痛。催眠的方法按其形式分為集體和個別兩種,按其屬性又分為自我催眠和他人催眠,臨床上常用的是個別他人催眠法。使用時間可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催眠前首先要進行暗示測定,選擇暗示性較高的病例,並使病人充分了解催眠的目的和步驟,消除其緊張情緒,以取得很好的配合。治療在光線柔和、暗淡、安靜的治療室中進行。讓病人平臥於床上保持沉靜,使全身肌肉放松。令病人雙目注視一個指定的物體,幾分鐘以後,治療員用柔和、單調的語氣反復暗示。一旦病人進入催眠狀態,可以通過交談來了解正被遺忘的創傷體驗,從而消除其症狀;或根據病人的病情特點,給予明確暗示,使其有所遵循,藉以獲得積極的治療效果。治療結束後,則要通過結束性暗示,逐漸解除催眠狀態。當此法不易使病人進入催眠狀態或病人不會做時,應輔以藥物療法,以達到催眠狀態。催眠暗示治療次數不宜過於頻繁,每周1~2次,每個療程一般為6 ~12次。
(2)松弛法:在引起焦慮的刺激存在時,造成一個抑制焦慮的反應,就能削弱刺激和焦慮之間的聯系。教育患者首先松弛肢體的一組肌肉,然後做到全身松弛,這種方法主要用於消除緊張和焦慮,打斷“焦慮—肌肉緊張—進一步焦慮”所形成的惡性循環。焦慮必然伴有肌肉緊張,當病人與這種情緒狀態有相對應的松弛反應時,焦慮的情緒就隨之減輕,這是由於松弛的心理狀態對焦慮起到了條件性抑制作用。松弛療法可使交感神經活動降低,氧耗減少,心率、呼吸變慢,解除病人的焦慮、恐怖,所以有助於疼痛的緩解。
(3)生物反饋法:這是利用生物反饋儀器,把個人在通常情況下不能意識到的心理生理過程反映出來,並能進行隨意控制和自我調節。也就是借助各種專門儀器,把各種自身生物學變化的信息,如血壓、心率、體溫和腦電節律等進行記錄,並將這些信息轉變為易於理解的信號,如聲、光、儀表的指針等直接而又連續不斷地反饋給病人,使病人能夠覺察到當時體內的變化。病人利用這種信號去有意控制某些病理過程。生物反饋是以正常的生理機能作為客觀標准,通過儀器將體內反饋的信息和客觀標准進行比較,最後達到變不隨意控制為隨意控制的目的。意識和無意識之間,隨意和不隨意之間,均存在著神經的聯系通道。有研究表明,如對緊張性頭痛,用肌電反饋訓練緊張性頭痛患者松弛額肌,經4~8周訓練,病人可隨意控制額肌的肌電活動,使頭痛緩解。
(4)音樂法:音樂可影響人們的身心和行為。悅耳的音樂對神經系統是良性刺激。由於音樂的速度、旋律、音調和音色的不同,能使人們表現出興奮、抑制,起到降低血壓及鎮痛的作用。
(5)暗示法:心理治療中有很多場合要利用暗示(包括語言暗示和非語言暗示),暗示就是認識作用不加批判地接受,受暗示的人的行為與動機不是由自己形成的意見和信息所產生的,而是受旁人影響的結果。暗示療法是通過語言或運用姿態、表情及環境襯托,使病人不經邏輯判斷,直接接受醫務人員給他的觀念,來消除症狀的治療方法。醫務人員的權威性、知識性和治療力量是進行暗示的重要條件。暗示都是利用注意力高度集中,造成意識狹窄,批判力下降而起作用的。因此,暗示的形象和權威的簡短有力的詞句,可以順利通過已減弱的大腦皮層功能區和植物神經系統聯系起來,以調整內髒和整個機體的功能。
例如,當一名患者受傷後,醫生和護士熱情接診、慎重地檢查傷情,用暗示的語言說明傷情不重,未傷及重要部位,傷口不深,組織損傷很少,此處未有重要的神經和血管,出血不多,徹底清創包扎,術後不會感染,患處也不會疼痛。患者對自己的傷情有所了解,能順利地接受醫護人員對傷口的處置,術後疼痛就會減輕很多。
(6)解釋疏導法:人們患疼痛性疾病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壓力,且大多數人又缺乏醫學常識,因此也就易於產生焦慮不安和緊張情緒,因此,向病人講明道理,幫助病人解除疑慮極為重要。解釋工作必須從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出發,針對性地進行。凡是病人有疑問之處應熱情耐心地加以說明,避免和病人發生沖突。通過解釋工作讓患者對自己的疾病產生正確的認識,從而可能形成自我控制。另外,對患者要進行正確的疏導,讓他把心裡壓抑的痛苦、感受和不幸遭遇傾吐出來,以消除積郁。病人訴說的內容通常是一些怨恨、委屈或內心感到的不安而又無處可訴,一旦向醫護人員傾吐完畢,往往症狀減輕,因此,醫護人員要以同情、耐心、諒解的態度聽取病人的敘述。根據病人的訴說,科學地、有針對性地加以誘導,為做好心理治療創造有利條件,從而改善由疼痛引起的失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