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心理健康 >> 心理疾病 >> 焦慮症 >> 基本常識

面對健康的焦慮

  由於過度擔心身體的健康狀態,這些人自然會把全副心思都集中在身體的生理功能上。例如當身體略為消瘦時就開始擔心是不是染上了嚴重的疾病;有人因為怕冷而在大熱天裡面也要穿上厚厚的衣服;有些人在不能照自己習慣上睡眠的時間去睡覺時就會緊張起來而發生失眠的現象,或堅信一個人每天一定要睡足8小時才夠,因此上床之後如果入睡所需的時間拖長了一點就會開始急躁、擔心、憂慮、恐怕第二天的精神不好或因上班需早起而睡眠不足,過度焦躁的結果有時會使得他整晚都無法入睡,但是吃一般醫師開的安眠藥又擔心會不會成瘾而終生依賴藥物,如此睡也不是,醒也不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真是痛苦。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之中,頭痛是一種很普遍的症狀表現,而神經質的人一有頭痛的情形馬上就會聯想到某某人曾經長過腦瘤的病,於是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也患了同樣的毛病。在臨床上常有許多頭痛的病人要求做腦部檢查,卅年前的病人通常都是要求做頭部X光檢查,近廿多年來的病人則多半要求做腦電圖檢查,近十年來有許多病人開始要求做計算機斷層腦部掃瞄(CT),最近則是要求磁振攝影(MRI)或功能性的腦功能檢查。而在這些人的檢查結果記錄中,絕大多數都是正常無礙的,但不接受檢查他們總是不放心,縱使結果正常,他們依然擔心。

 一般人把神經質當作是一種性格傾向,其實神經質並不僅是一種性格傾向,它本身自會形成一種疾病群,它可能合並憂郁情緒、身體化症狀及適應障礙、焦慮及強迫症等相關疾患。在大多數社會中常出現的乃是以焦慮傾向的方式表現,而臨床上通常是把這一類的表現放在精神官能症的診斷范圍內的。在我國社會中的神經質表現中,除了焦慮狀態之外,要算要求十全十美的急性子的人最多了,而他們在臨床上的表現多常伴隨著憂郁或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等相關疾患。而神經質與它的行為表現及神經質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神經質是不是能為一般社會民眾了解以及接受等種種的問題都很重要。

  神經質是怎麼一回事,既是人格的一部份,是如何造成的呢?

  以前對人格的了解大都強調成長過程中環境、教育、家庭對一個人人格形成的影響;這部份的影響之重要性至今依然是解釋人格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然而最近二十年的研究,尤其是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指出許多人格特質之形成於嬰兒發育過程中已略具雛型,因為嬰兒的發展未定型對於行為特質我們稱之為氣質,而許多小孩的氣質與長大的人格特質是相關的。

  例如孩提期間較易緊張的小孩,長大後有焦慮相關疾患的比例較高,而具神經質特性的小孩諒必其也與某些氣質特征相關,但至今尚未有明確的研究結果被報導。

  而成年人的神經質特質目前有些研究顯示,這些人腦中的多巴胺接受體之多少與其神經質的傾向高低有關,我們猜測未來可能有更多的研究結果顯示更多的神經生理機制與神經質行為相關。

  許多人都希望改掉壞習慣,糾正錯誤觀念,改變不好的習性,其實看似簡單,實際是很困難的,因為個性的形成是長期的,而個性的運作是穩定不變的,所以我們常認為“與其對抗它,不如接受它,與其接受它,不如喜歡它。”

  真的可能嗎?所有的事情就如同刀子般一體兩面的,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最重要的要看如何的善用它、適應它,任何的個性都有其優點,例如神經質的人做事小心、保守、謹言慎行,不只將個人事物料理得好,也會將別人的事做好,其實是很好的伙伴、同事,但因其神經質顧慮多,有時會管太多,若是別人不照其意思即會“努力告知”也就是“唠叨”,那是令人受不了的。

  因此如何學著將自己的興趣、注意力、精神的焦點放在更有趣的事物上,並且使自己的生活安排更充實都是極為重要的;

  若能對自己的個性及行事風格有自知之明,則因個性引致的挫折及失落就相對減少,若能保持如此,則任何的個性都有其光明的一面。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