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而言,我所理解的人生四大首要目標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它們分別是:獲得幸福和積極情緒;竭盡全力的成功;生活的意義或者目標;完整的人際關系。
盡管這些目標有可能達到平衡,並且它們沒必要和其他三個爭的頭破血流,但很多時候達成一個目標還是需要另一個或其他幾個做出必要的犧牲。
如此來看,對每個人來說,幸福和好情緒總體上是並不是生命的全部精華,還有其他的目標值得我們追求,我們要獲得平衡和諧的生活。
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我第一遍閱讀托德的博文,裡面說幸福和積極情緒並不是唯一行事的准則,我不由點頭稱是。他討論了對日常(消極)情緒的需求,並說了為什麼那些高期待的人說著並不焦慮,最終卻變得更加焦慮。全是金玉良言。
更深入來看,他引用了一個研究說明了大量的時間中人們會有意地給積極情緒潑冷水,或者會增強、維持消極的情緒。
但是,從他的觀點延伸來看,實際上有時你達成目標的需要或做什麼有意義的事,通過這種方式能帶來短暫的快樂。假定我們實際上需要去達成這個目的,那麼我們就必須有意無意的給消極情緒添一把火。
從一開始,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就不是一條線的兩端,互為對立面,亦不是分開之後能單獨解釋的。因此,及時從歡樂的活動中分離出來便是必要的,因為這樣才有機會避免突如其來的不幸事件或者一個消極結果。
相似的,人們會傾向於增強或維持消極情緒,可能是因為由此能避免適應某種模式的情感模式,使其維持在健康的水平上。或者說,如果維持在太高的情緒上,人可能會無法適應。盡管感覺到悲傷失落,但這其實很自然,但如果想要通過陷入其中而促使自己的觀念變得更加現實、客觀,這似乎就不太正常了。至少我不知道是否有相關研究聲稱人們會主動有意識地想要停留在消極的狀態去增強行動力。盡管做情感控制的研究可能是一個好主意,但它還是必須在多年積累下的大量文獻中總結出負面的情緒能幫助我們取得平衡。
就像例子中,托德會相信在與陌生人對峙或談判時有意的生氣也許會更好(並且可能在一段時間內都有不錯的效果)。健康和這樣做其他消極的結果被留在腦海裡。
盡管我完全同意一個人需要去成為一個完全的存在,並有成為人的證明——有追求舒適和安逸的情緒訴求和興趣點。因此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並不存在那麼深的矛盾:積極情緒促使自身向著更好去改變,它會讓人有創造性,有效率,更有心理資源,彈性,健康長壽;另一方面,消極情緒則經常被不必要的壓力或過分注意的事所引發,以防止產生過多不良結果。並且這裡還有一個東西方傳統文化導致的差異(比如在憤怒管理方面)。
對我來說,通過主動增加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的交互作用,至少7次積極和1次消極的情緒交互作用時會有效果。我知道這個比率可能已經受到挑戰,有研究發現,在團隊中有太多的多余交互以及那些效果不夠或者更嚴重的交互作用也會導致較低的效率,但是如果一個人犧牲一點效率,而去做更好的互動形成積極情緒氛圍,那我肯定會去這樣做。
有時,生活中人們還會產生一個阻礙積極性的後坐力,好像太強的積極性是一件壞事。我們需要看到證據,以證明過於幸福會不會殺人,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太多的悲傷和憤怒確實會!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