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蝸居顯示了中國城市化進程?

  《潛伏》之所以引起社會巨大的關注,就是因為它有意無意的,激起了城市白領的內心波瀾,很多人,至今還把它作為辦公室政治活教材反復“研修學習”,《蝸居》與之相對,反映的是城市白領生活的重壓與艱難。

  《杜拉拉升職記》的電視劇與電影版還沒有上映,不知道會有怎樣的呈現,我看過原著,其對職場描摹的深度與《潛伏》相去甚遠,對白領生活現狀的真實剖析與《蝸居》更是不能相提並論。

  原著的《杜拉拉升職記》因為成書較早,那個時候,這種在世界五百強企業裡扶搖直上的個人奮斗史,不需要太深刻、太刁鑽、太露骨,就已經足夠吸引眼球了。幾年過去了,這本書,已經很有點兒岑凱倫加瓊瑤的矯情造作和嗲聲嗲氣了。《蝸居》裡的台詞常常如醍醐灌頂般令人警醒,當然,細想起來,也大多似是而非,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敢於比較正面、冷酷的解讀當下在中國的城市裡,前僕後繼經歷追夢與夢碎過程的白領們,最真實的人生體驗。

  哪兒裡有真正的小資,其實都是苦苦攀爬的蝸牛,脆弱、嬌小的身軀,經不起最輕微的風吹草動,稍有不慎,長期的、多年的、乃至終生的執拗與堅持立刻灰飛煙滅。別急著可憐蝸牛,它比我們大多數要富有,因為它天生有房子。所以,准確地說,中國的城市白領,不是蝸牛,是沒有殼的蝸牛。

  海萍及其周遭所有人的喜怒哀樂,在中國的城市裡,是司空見慣的,他們的生活徹底被房子而左右了,而房子是什麼,無非是夜幕下,燈火輝煌的城市中,那無數可以忽略不計的小窗戶。

  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的國家,注定要迎來城市化高速發展的歷史洪流,海萍和他周遭所有的人,無非是被這巨大的歷史洪流沖進城市的沒殼的蝸牛,這就是我們這代中國人的命運。

  如果僅僅上溯百年,我們是無權喊苦、喊累、喊不幸的一代中國人,我們生長在一個“和平崛起”的“大國”,我們天生擁有父輩、祖輩天生缺失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我們是“蜜罐兒裡泡大的”一代,我們是被中國城市化大潮席卷的一代。

  城市化帶來的問題到底有多少?一個中國城市,輕輕松松千萬人口,僅僅是吃喝拉撒,每天、每小時、每分、每秒所消耗的水、電、煤、氣、糧食、蔬菜……有多少?造就廢氣、污水、垃圾有多少?天文數字吧。

  而住房,僅僅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冰山一角罷了,《蝸居》所展示的“冰山一角”,已經讓中國的城市人活得苟延殘喘、步履維艱。

  面對這樣一個大的社會問題,具體而微的討論,到底房子是不是幸福的關鍵,是看上去有道理,實際很扯淡的,每個人對幸福的渴望與解讀都是獨特的,沒有一種幸福是可以隨便復制與拷貝的,也許有公認的幸福,但旁人永遠無法真的學到精髓,此時此刻,喪心病狂的從羨慕變成嫉妒、恨,也比花癡得選擇追捧與效仿要來得理性得多。

  問題的關鍵,不是房子與幸福的關系,而是房子何以成為巨大的社會問題?

  可是,“窮”如白領,我們還能想什麼呢?我們也想大聲問一聲,為什麼不能讓大多數人“安居樂業”?可是我們憑什麼?

  我們只能大口吃“河蟹”,然後精神抖擻得如此奮斗:“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連串數字蹦出來:房貸六千,吃穿用兩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費三百四……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這些數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

  而且,這還是過得不錯的中國白領,因為她有工作,而且收入還不錯,她有房子,而且還不算太小,她天性樂觀而堅強,因而沒有被逼出個抑郁症,她有自己的堅守與把握,才沒有如海藻般丟失自我,被欲望吞沒,而最重要的是,她有個愛自己的老公,有個聽話的孩子,她的家庭是溫暖而充滿親情的。

  《蝸居》的主創,還沒有殘酷到給海萍制造更多的麻煩,比如丈夫出軌,孩子有病,老人臥床等等等等。不過真要那樣,這個電視劇就徹底沒法兒看了。

  其實海萍的人生,對於現實生活最具指導意義的啟示就兩個字:簡單!

  與個人幸福與否最息息相關的,絕對不是物化的東西,是人要學會活得簡單,這比房子、票子重要多了。與之相對比的,活得最復雜的,莫過於宋思明,他的事業、生活、為人處事都是那樣的頭緒繁多、深不可測,他自作聰明的可以駕馭一切,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當然,也許這樣的生活方式、生存狀態,在現今的中國同樣隨處可見。

  迷失在城市裡的人們再多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國家迷失在城市化的進程裡了,中國的城市化似乎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車輪,到底有多少東西已經、將要被它碾碎呢?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