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吃魚和青菜健脾胃
■中年擺腿壓腿防骨老
■年輕人抓抓頭皮搓搓腳
哪些穴位最有保健效果?女性進補是不是要多吃燕窩、蟲草?延緩衰老要先從哪裡入手?看電視劇對養生有無好處?
本周,廣東省中醫院四位名老中醫將迎來從醫55周年。這些年過七旬的名老專家結合自身養生心得和中醫專業經驗介紹了一些價格低廉甚至不需花費的平民養生方。不過,不同性別和年齡的人群養生方法不盡相同。
女人“三寶”別亂吃
李麗芸,1934年出生,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廣東省中醫院主任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二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中醫醫療事故鑒定會婦科專業組組長。她在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女性不孕、多囊卵巢綜合征、痛經及女性生殖器官炎症等方面有獨到的療效。
女性比男性更注意養生,但在養生誤區上並不比男性少。被病人尊稱為“送子觀音”的李麗芸教授指出,紅糖、紅棗、枸杞被稱為女人“三寶”,很多女性都以為常吃“三寶”可補血養身,但它的功效其實並非那麼神奇,對陰虛的女性來說更是弊大過利。
“女人最怕血虛。遇到臉色蒼白,例假幾個月來一次,手腳冰涼,平時容易心悸的女病人,我一般會建議她用當歸、棗和雞蛋來補。”李麗芸說,做法是10克當歸,10個黑棗或新疆大紅棗(不宜用干棗),加上一個連殼雞蛋,一起煲水煮開,然後將雞蛋剝殼再煮一會兒。血虛女性三天吃一次,效果明顯。
如果沒有血虛症狀,但肝氣郁結,容易發脾氣、煩躁,則可用“雞子黃湯”,做法是干黃花菜半兩,雞蛋黃一個,加上百合25克以及少許陳皮炖湯。
陰虛的女性適合“清補涼湯”,做法是沙參、玉竹、百合、淮山、排骨煲湯。虛寒的女性則可選用烏雞、枸杞和淮山煲湯。
蓮子紅豆百合羹好過燕窩蟲草
貧血女性可試試“蓮子紅豆百合羹”。做法是泡過一晚的紅豆、浸泡兩小時的蓮子加上百合、麥仁、少許陳皮,像煮稀飯一樣,用高壓鍋焖十分鐘煮熟。“從進補的效果看,這些辦法比燕窩、蟲草還好。”李麗芸說,自己進補都靠這些“平民養生方”。
女性想要氣色更好,不妨試試黃豆焖排骨。“黃豆含有大豆異黃酮,而這種物質被稱為天然雌激素。”
現在廣州天氣驟然變冷,她建議女性可試試名醫張仲景流傳下來的“溫補方”,用150克羊排,加10至15克當歸,以及適當的生姜煲湯。每周一次即可。
“‘溫補方’特別適合產後進補。”李麗芸說,女性產後應合理進補,隔兩三天吃一次“溫補方”即可,不要太頻繁。此外,客家人喜歡喝的糯米酒也適合產後進補。做法是把雞肉去皮加姜炒熟,再放入糯米酒中滾開,連飲一個月即可。
早餐吃“花花蛋”
75歲的李麗芸臉上皮膚透光,眼睛清亮,用同事的話說,“有精神氣”。她對飲食很注意。早上通常一盒純牛奶煮麥片,一周吃兩次“花花蛋”。做法是在牛奶麥片煮開後,打一個生雞蛋進去,稍微煮熟即吃,不需放鹽糖。中午則在午飯外加一道“健康特飲”,即用一根玉米和泡了一晚的30克黃豆一起用豆漿機打汁,直接加熱飲用。她建議上班族頭一晚做好這種特飲,放在冰箱裡,好過喝瓶裝飲料。晚上只吃半碗飯,但強調要有青菜。夏天則吃芥菜煮番薯,女性可加片姜,這樣既解暑又不會太寒涼。
防衰老骨頭要護好
黃憲章主任醫師,今年79歲,廣東省政府授予省名中醫,上世紀60年代起即任廣東省中醫院骨科主任,廣東省委保健醫生。繼承我國南北兩派正骨經驗,中西醫結合治療骨傷,以擅長正骨手法、精理骨傷疾患而著稱。
作為一名骨科名家,黃憲章時常這樣告誡病人和弟子:“骨老則人老,要使人不老首先要骨未老!”人老的表現最常見是“含胸”,這就是“骨老”的表現。
黃老有一套“練骨”秘訣:平常去10層以下的地方,有樓梯他就堅持不坐電梯,以鍛煉腿骨。拉“擴胸器”可鍛煉臂骨,每天拉十多分鐘。此外,他還喜歡三種活動:跳交誼舞、桌球、高爾夫球。
他主張,從四十歲起就應注意“補骨”。“補骨關鍵在補腎。”黃憲章說,中醫常講“腎主骨”,腎與骨的生長、發育有密切的關系。可多用杜仲、杞子、肉苁蓉、巴戟等藥材煲湯,但平時也要多曬太陽。
練骨三動作:擺腿壓腿半蹲
他建議,平時可多做三個動作。一是前後擺腿,扶欄桿或椅背,前後擺動左腿,然後換右腿,擺動幅度可由自己調節,腿隨機繃直、彎曲。
二是壓腿,把一條腿放到椅子或者高台階上,然後彎曲,另一條腿自然放在地面,伸直。上身可挺直向椅子方向上下壓動,也可以側向椅子上下壓動。
三是半蹲和彈蹲。兩腳跟並攏,腳尖分開成120度,上身挺直,目視前方,微下蹲,再起來,均勻呼吸。半蹲練習熟練後可練彈蹲,即在半蹲的動作基礎上身體像彈簧一樣上下彈動。
老少養生多重健脾
羅笑容主任醫師,1934年11月生於嶺南中醫世家,現任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導師,兒科學術帶頭人。1693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名中醫稱號”。獨創治療小兒常見病腸炎、腹瀉的“羅氏蒼蠶止洩方”,以及對治療小兒哮喘合並過敏性鼻炎有良好臨床療效的“升陽益腎湯劑”,特別重視病人的食療保健對治療的配合。
75歲的羅笑容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羅婆婆”。慈眉善目、性格開朗的她每周四次到醫院坐診半天,每次要看30~40個病人。除了坐診,身為兒科學術帶頭人的她還要處理一些醫院的事務,時常要審閱徒弟的論文並進行指導。精力充沛的她,時常會遇到年輕醫生請教養生秘訣。
“我的養生其實很簡單。”她笑說,自己並不特別講究吃東西,更不進補。但她堅持規律飲食,清淡為主,餐餐要有魚有青菜,更注重健脾胃。
餐餐要有青菜魚
“我最喜歡吃魚,天天吃,海魚、太陽魚、鲈魚都不錯。” 羅笑容說,老人脾胃虛寒,消化能力差,而魚肉容易消化,蛋白質多,對女性尤其好。
青菜選擇也有講究。生菜、紅蘿卜和白菜性偏涼,女性體質偏寒,不宜多吃。菜心性平和,用水白灼一下吃,不必放很多鹽。羅笑容不愛吃水果,近年來在女兒的勸導下,也開始吃水果。但由於血糖偏高,她一般選擇楊桃、柚子和香蕉。“老年人腸胃偏弱,水果還是不要一次吃太多,以不會腹瀉為限度。”
和不少老年人一樣,羅笑容在55歲過後血壓、血糖開始偏高。不過,她現在的血壓控制得很好,秘訣何在?“除了堅持規律服藥,還有一招就是多散步。”羅笑容說,她家住東曉南路,每天坐車到解放南路,再走十幾分鐘回到位於大德路的醫院。天氣好的話,則圍著所住的小區走圈,一次要將近半個小時。
不過,她並不主張老年人在冬季晚上散步,突然降溫時也不宜在戶外停留太久,以免天冷刺激身體機能。
孩子大病初愈要健脾
羅笑容主張,老年人食療要針對自身特點。但老人家經常要帶孫子,不太可能給自己開小灶,有沒有湯方可以老少皆宜?“瘦肉湯、雞骨湯、鹧鸪湯,這幾款湯應配上淮山、芡實等健脾藥材。老年人和小孩子都可以吃。”她說,很多老人因味覺變遲鈍,做菜時放的鹽會比以前多。“老人應堅持低鹽飲食。如果味覺差,可以在做的湯裡放一些陳皮,能提味開胃。”
作為資深兒科專家,羅笑容發現小孩子鬧毛病的最常見原因和肺脾功能有關,尤其是後者,是後天根本。“不管孩子得了什麼病,在治療的後期,家長都要注意通過飲食給孩子健脾胃,有助身體復原。”她推薦,處於康復期的孩子可多喝不太油膩的肉湯,湯料中要加淮山、蓮子,但要注意去掉蓮子心,以免太過寒涼。
《蝸居》看多了也不利養生
陳全新教授,今年76歲,國家級名中醫、廣東省針灸學會終身榮譽會長、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導師,獨創“嶺南陳氏飛針”療法,由於針快速旋轉刺入,刺入迅速,痛感極微,且因醫者持針手指不接觸針體,有效防污染,深受患者歡迎。
已屆古稀之年的陳全新教授,仍然保持耳聰目明、發密手靈。捻起飛針,身手矯健,瞬間出手,針已准確地扎在穴位上,病人卻無痛感,猶如武俠小說中的情景。
“養生別等衰老了才開始。”陳全新說,他建議,年輕的腦力工作者,平時不妨搓腳板、抓頭皮。平時吃飯、辦公甚至在家看電視時,不妨用一腳的腳底摩擦另一腳的腳背,一次來回搓10至20分鐘。寫不出文章時則可抓頭皮:輕輕地按一定順序抓撓頭皮,每天多次,可以改善腦部供血,神清氣爽。“抓頭皮,不僅解乏,還可以轉移注意力,心情變好。”
前一陣子,一部針砭現實的電視劇《蝸居》看得不少年輕女性和中年師奶心情沮喪。陳全新認為,從養生角度來說,要少看電視劇。尤其是哭戲、吵架戲多的電視,以免影響心情。
他主張用音樂養生,但最好選擇旋律抒情、柔和的樂曲,少聽憂傷的歌曲。“交響樂、圓舞曲、前蘇聯老歌我都喜歡,最中意聽《藍色多瑙河》。”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