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適應能力是心理素質的核心內容之一,同時也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之一。面對未來復雜多變、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只有具備較強適應能力的人才能夠獲得更充分的生存與發展的條件,才能夠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然而,由於現有教育條件與生活環境的局限,在校中小學生中因心理素質較差而導致適應水平偏低或適應不良,學生面臨新的學習環境和人際環境的變化所出現的不適應的問題。
心理適應在心理學裡通常是指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人們通過自我調節系統做出能動反應,使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更加符合環境變化和自身發展的要求,使主體與環境達到新的平衡的過程。這說明,適應現象是伴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出現的,由於人們生活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經常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因此,每個人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會產生不斷適應新環境的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適應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是人一生中隨時都要面臨的任務,也是人應當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正因為如此,當前在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心理適應能力的培養備受關注。
二、怎樣提高自己的心理適應能力
(一)人擁有突破困境的自由
從心理學上講,人的心理在反映客觀世界時具有主觀能動性。人生活在具體的客觀環境中,對各種現實地反是非曲直,不是照鏡子似的消極被動地反映,而要經過主體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過程來能動地反映。由於每個人內部的特點不同,即已有的知識經驗、個性傾向性,如需要、動機、理想、信念、世界觀等不同;個性心理特征,如興趣、能力、氣質、性格以及反映事物時的心理狀態不同;同樣環境下,對同樣客觀現實的反映不盡相同;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生活時期或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對同一客觀現實的反映也不盡相同。每個人都可以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做出積極主動的反應,以良好地適應環境。
我們應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控制能力,學會在繁雜的外界環境中整理、分辨、選擇、回避,更精確、更有效地把握現實環境中有利於自己生存發展的信息;更善於抓住復雜事物的關鍵,認識事物的本質,淘汰那些與我們生存發展關系不大的無用的刺激。那麼,我們就會擁有突破困境,把握成功的自信與自由。
(二)發展是積極的適應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環境的適應,從適應的方向上看大體上有兩種:
1 2 下一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