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6個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題是“關注糖尿病弱勢群體”,口號是“人人關注糖尿病”。有肥胖症狀的、免疫力低下的、家族有糖尿病史的,都是糖尿病的弱勢群體。值得注意的是,年輕白領發病有增多趨勢。
專家指出,要防治糖尿病,最關鍵的就是避開不良生活方式,遠離“湯”“糖”“躺”“燙”。
糖尿病是一種血中葡萄糖濃度過高的疾病,分為ⅰ型糖尿病與ⅱ型糖尿病兩種,在中國患病人群中,以ⅱ型糖尿病為主,占93.7%。最常見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病人以超重者居多。
上海市衛生部門公布的一項大規模社區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該市糖尿病患病率為8.6%,而1980年僅為1.01%,20年來增加了8倍。調查還發現,近半數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調查前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而兒童中10%的肥胖患兒及眾多的糖調節異常患者已成糖尿病龐大的“後備軍”。調查表明,年齡、家族遺傳史、高血壓、高血脂及肥胖等已成為患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已經成為危害本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目前全市糖尿病患者將近120萬,由糖尿病直接和間接導致的死亡率已經達到39.79/10萬。
今年才6歲的小胖墩天天(化名)吃的比同年齡孩子明顯多,天天的奶奶非常有成就感。但今年9月,因為一次意外,天天在兒童醫學中心被查出有腎炎。驗血時醫生又發現他的血糖值特別高,於是又為孩子做了其他檢查,最後確診天天患上了糖尿病,需要特別控制飲食。
上海長海醫院內分泌科鄒大進教授指出,以前兒童糖尿病大多是ⅰ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與遺傳基因和病毒感染有關,比如麻疹、疱疹、腮腺炎等這些病毒感染會損害胰島細胞,增加孩子患糖尿病的幾率。而最近幾年,許多兒童被查出得了ⅱ型糖尿病。其原因和成人一樣,與生活方式有關。由於大量食用高脂肪、高熱量油炸食物,日常生活中缺乏運動,使兒童的體重明顯增加,從而大大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
讓專家擔憂的一點是,兒童ⅱ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隱匿,加上患者能吃又胖墩墩的,看上去營養狀況不錯,很容易被忽視而延誤診斷,不少人都是並發症出現之後才檢查出糖尿病的。專家提醒,對於肥胖兒童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一定要定期化驗血糖。
針對十分嚴峻的糖尿病流行趨勢,專家指出,早診斷、早治療和嚴格的疾病控制是關鍵。據上海瑞金醫院內分泌科羅邦堯教授介紹,要控制發病率最高的ⅱ型糖尿病,就應該控制導致其發生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肥胖。
專家表示,將與糖尿病發生最密切因素之一的肥胖提出來,是希望在引起全社會重視的同時,呼吁人們建立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的科學研究結果表明,如果能夠將體重維持在正常水平,將至少有一半的人能夠不發生ⅱ型糖尿病。對於已經處於肥胖威脅下的人們,如果通過科學的生活方式干預,包括低熱量膳食方式和適宜的體力活動,就能夠減少60%發生ⅱ型糖尿病的機會。
要防治發病率最高的ⅱ型糖尿病,超重者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減肥。一般人提起“減肥”總想到各種醫療手段。其實,不少人的肥胖都是在不經意間被日常生活中的“湯”“糖”“躺”“燙”堆出來的,只要慎重對待,同樣可以將體重控制下來。
著名糖尿病專家、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向紅丁教授指出,“湯”是人們餐桌必備的。湯入胃後,半小時即可到達小腸,無需消化或經機體簡單消化後迅速為機體所吸收,久之,營養物質不斷在機體內堆積,從而導致人體發胖。食糖過多,超過人體所需,便會轉化為脂肪貯存於體內,使身體發胖。愛“躺”,喜靜不喜動是許多肥胖者共有的一個生活特點,其結果是導致人更胖。“燙”是指有人喜歡吃過熱的食物,太燙的食物會使人的腸壁血管擴張,消化腺分泌活動加強,從而刺激人的食欲,增加食量。只有改變這些不良生活方式,才能離肥胖和ⅱ型糖尿病更遠一點。
讓本身就肥胖、飲食量大的ⅱ型糖尿病人控制好飲食,也是件殘忍的事,幾乎每個人都體會過饑腸辘辘的難受感覺。尤其在最初控制飲食時,饑餓感非常明顯,常常難以忍受。這個時候,醫生一般會對病人進行一些知識教育,加上一段時間的治療病情改善後,饑餓感就會隨之減輕。
專家認為,調整病人的飲食結構對減輕饑餓感有一定的幫助。應多吃低熱能、高容積的食品,如黃瓜、大白菜、豆芽、菠菜、冬瓜、南瓜以及海藻類、磨菇類、豆腐等;多選用粗雜糧代替細糧,如紅豆粥、荞麥面、玉米面制作的饅頭、面條等。此外,可以每次進餐前先吃一碗蔬菜,以增加飽腹感,然後再進正餐。
除了日常膳食控制總熱量之外,上海市臨床營養質控中心主任陳霞飛教授還提出了“特膳”的概念。讓糖尿病患者或要節食的人選用一些有益的針對性強的食物成分,如白扁豆、苦荞、薏苡仁、荞麥、山藥、赤小豆、甲殼素、低酯果膠、茶多酚、螺旋藻、仙人掌提取物、苦瓜提取物等,這些物質富含糖尿病人所需要的多種生理物質與營養成分,同時具有消化吸收緩慢而代謝快的低血糖生成指數,由於富含粘性纖維,還可以幫助糖尿病人克服饑餓感,具有科學的代餐作用。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