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日常疾病 >> 糖尿病 >> 基本常識

糖尿病患者的幾大誤區

  

  作為糖尿病患者,是否常常面對“現有的中、西藥對糖尿病的作用不是治療而只是控制”這個難題?面對豐盛的美味佳肴,您是不是只知道“要控制飲食”卻不知“如何控制飲食”?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飲食、運動及用藥都是圍繞著血糖進行,您對血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患上糖尿病不僅給我們帶來了身體上的痛苦,在精神上也會受到壓抑,您又如何承受的呢?
  ……
  面對這種種,您的健康觀念如何?您是否也曾經或正在陷入這些誤區之中?
  
  關鍵詞:心理
  
  心理壓力過大而患抑郁症
  有些患者查出糖尿病後,由於缺乏糖尿病知識,認為“得了糖尿病就是宣判了無期徒刑,一輩子不能多吃飯,不能吃水果”,“糖尿病很容易出現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等並發症”等等,而出現恐懼心理和情緒低落,覺得“活著沒有多大意思”,“吃也不敢吃,治也治不好”,久而久之就出現了抑郁症狀。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患者出現一些心理上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及時調節自己的心情。依據個人的喜好來放松自己,如聆聽明快的輕音樂、看喜劇、聽相聲、唱歌、散步、旅游等。總之,多想自己高興的事情,把事情看淡一些,並學會傾訴或發洩心中的不快情緒。必要時可向心理醫生請教。
  
  過分輕視或過分重視疾病
  某些初患糖尿病的患者往往容易走兩個極端:一是放任自己,不去就醫,任其發展;二是謹小慎微,稍有不適,就懷疑自己患了嚴重並發症。
  這兩者都會影響糖尿病的科學治療,最終導致各種並發症的發生。
  初患糖尿病時,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需要一個從“無知”到“有知”的認識過程。在從恐懼、懷疑到逐漸接受現實的過程中,有些患者會走一些彎路。因此,對於初診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應加強糖尿病知識的學習,了解自己的病情,積極主動地配合醫生治療。同時消除恐懼的心理,坦然面對疾病,“既來之,則安之”,從思想上重視糖尿病,避免不良的心態導致不良的情緒而延誤治療。
  
  認為糖尿病無藥可醫
  一些人患糖尿病後由於急於求成,到處尋醫問藥,希望找到靈丹妙藥,能夠一蹴而就。其結果是錢花了不少,而病情卻得不到控制。於是悲觀失望,認為糖尿病無藥可醫。
  其實,糖尿病目前雖不能根治,卻有辦法控制;雖然並發症不可避免,卻能通過治療延緩其發生;雖然終生與糖尿病相伴,但糖尿病是一種“有條件的長壽病”。患糖尿病後一定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樹立糖尿病是可以戰勝的信心)、戰術上重視敵人(遵醫囑,科學治療)、以頑強的毅力打持久戰(終生治療)。
  
  關鍵詞:認識
  
  沒有不適感覺,不必治療
  早期的糖尿病患者,往往沒有明顯不適症狀,很多人只在偶然體檢中發現有糖尿病,所以有些患者認為沒有必要積極治療。
  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較長時間的血糖升高,盡管沒有不適症狀,但已經造成對血管、神經的損害,早期治療能夠阻止或延緩損害的發生、惡化。若高血糖長期得不到糾正,必將導致心、腎、腦等全身器官功能損害,而這些病變是不可逆的,到那時醫生也束手無策。所以,一經發現患有糖尿病,不論有無症狀,均應及時進行合理、科學的治療。對於高危人群,如肥胖、雙親中有患糖尿病者、中老年人、缺乏運動者,尤其應加強監測、早期診斷。
  
  不按時復查有關指標
  很多糖尿病患者認為只要自己控制好血糖,沒有並發症的發生,就沒有必要定期到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
  當血糖、血脂、血壓、糖化血紅蛋白、體重等指標得到有效控制後(或即使未很好達標),多數糖尿病患者因自我感覺很好,即不再經常復查,甚至過了半年也不復查有關指標。其實,血糖、血脂等指標超標後不會即刻感到明顯不舒服,等到自己感到不舒服時已經晚了。因此,糖尿病患者應經常定期復查,才能防微杜漸,及時發現問題並給予糾正,治療效果才能更好。
  
  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各不相關
  一部分患者不能將飲食、運動和藥物的治療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常常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控制糖尿病。認為不用運動,只要少吃點就行了,或者多吃點,然後多運動也可以把血糖降下去。
  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是控制糖尿病的“三大治療手段”。其核心是控制高血糖,兼防並發症。在臨床上,沒有一種單一的方法能適用於所有的患者,或者適用於同一患者各不相同的時期,正如有的患者認為不必控制飲食,只要多運動就能把多余的熱量排出去一樣。豈不知每次攝入多余的熱量,不可能通過運動全部消耗,它會越積越多,導致病情加重。因此,這三種方式要互相協調,密切配合,不能按自己的主觀感覺有所偏廢。
  
  關鍵詞:血糖
  
   血糖恢復正常就是痊愈
  一些糖尿病患者經過一段正規治療,特別是適宜的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後,血糖降至正常,甚至在一段時間內不用藥也可將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就以為自己的糖尿病已經治愈。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到目前為止,包括各類中西藥、保健品、食品以及其他糖尿病防治手段,都無法根治糖尿病,只能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也就是說一旦得了糖尿病,就不可能真正治愈,哪怕臨床症狀可以暫時消除。所以,糖尿病患者千萬不要放松警惕,輕易終止治療而導致糖尿病症狀卷土重來,贻誤病情。因而,打持久戰是糖尿病患者必須做好的思想准備。
  
  只需檢查血糖、尿糖即可分型
  很多糖尿病患者只要查出血糖高,尿糖有“+”,診斷為糖尿病後,也不再做進一步檢查,就按2型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由於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或胰島素抵抗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失常。糖尿病的分型需做胰島素釋放試驗、C-肽興奮試驗,有條件的還可以檢查胰島素受體結合率。通過以上檢查可以確定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病情穩定與否,病情屬輕度、中度還是重度,這對糖尿病治療和預後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最好同時檢測葡萄糖耐量試驗、胰島素釋放試驗及C-肽興奮試驗,以免誤診、誤治。此外,尿糖的多少受腎糖阈控制,病理情況下尿糖與血糖常不成正比。有些患者根據檢查尿糖“+”號多少作為調整使用降糖藥、胰島素劑量的依據,這種做法並不可取。
  
  只重視空腹血糖而忽視了餐後血糖
  很多人在確診糖尿病後,只重視空腹血糖的監測,而忽視了餐後血糖的檢查。認為空腹血糖正常了,糖尿病就得到控制了。
  其實不然。有些患者空腹血糖雖然已得到控制,但餐後血糖仍很高。有研究表明,餐後高血糖可嚴重損害心腦血管,加速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因此,血糖控制的標准是空腹和餐後都必須達標。
  
  血糖降得越快越好
  很多患者治病心切,總希望自己居高不下的血糖能迅速降至正常,所以千方百計地尋找“特效”降糖藥。
  過分看重藥物的降糖效果是目前很多患者評價藥物好壞的一項指標,也是很多患者急於尋找“特效”藥的原因。人的血糖升高是一點點變化的,只是由於人體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在病症發展的初期階段往往不被察覺,所以,當病症出現時,高血糖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如果此時硬把血糖迅速降至正常,就像一個拉著重物艱難行走的人突然斷了繩子會摔倒一樣,人體對突然降低的血糖無法馬上適應,就會有發生低血糖的危險。所以在治療時一定循序漸進,遵照醫囑,平衡降糖。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