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9日,在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年會上,中日友好醫院的李光偉教授親自報道了大慶糖尿病研究20年隨訪結果。該研究證明,生活方式干預可使糖尿病的發病率下降43%,並可維持長達14年。目前,這一新的研究結果已由國際著名的《柳葉刀》雜志發表。記者日前專門就此采訪了李光偉教授。
為何會選中大慶? 談到大慶研究的背景,李光偉教授介紹說,當時世界上沒有人能夠證明,生活方式的干預是否能預防糖尿病。之所以將試驗地點選在大慶,是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大慶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在上世紀80年代,大慶油田的石油產量占全國的50%。相應地,職工的福利待遇、醫療條件等比其他地區高很多,工廠經常會給職工發油、糖、肉、酒等。在建設大慶的初期,工人主要從事體力勞動;等到油田逐步建成之後,工人們吃得好,運動得少,肥胖者不斷增加,糖尿病也就越來越多了。因此,那一地區很可能會代表中國將來的社會發展趨勢。”
另外,大慶地區的人口流動相對較小,因此可以保證長期隨訪。並且,當地的醫務人員較為齊全,責任心強,而且非常願意做慢性疾病的預防工作。從各個方面考慮,大慶的條件都相對較為理想。
裡程碑式的干預研究 6年的“大慶糖尿病預防前瞻性研究”證實,生活方式的干預,無論對肥胖的人還是較瘦的人,都能明顯降低糖尿病發生率。其中較瘦的人可以減少將近50%。李光偉教授談到,他們采取的生活方式干預,主要包括飲食與運動兩個方面。即每天攝入的食物總熱量控制在30千卡/公斤體重,瘦的人要控制糖、酒的攝入,肥胖者還要減輕體重,力求降低到標准體重。運動方面,每天要鍛煉30-45分鐘,如走路、慢跑等,每周運動5天。“這些措施都很簡單,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否則的話,受試者無法堅持6年,而我們這種中等強度的生活方式的干預,約有90%的人能夠堅持下去。”
隨後,美國和芬蘭也參照中國大慶研究的模式,陸續推出了美國糖尿病預防計劃(DPP)和芬蘭糖尿病預防研究(DPS),都印證了大慶研究的結論。這三項研究,被國際上公認為通過進行生活方式干預預防糖尿病的裡程碑。
14年後效果仍明顯 雖然1992年結束的“大慶糖尿病預防前瞻性研究”已經有了結論,但李教授的團隊仍不能確定的是,在這種干預治療結束之後的若干年,糖尿病是否仍能得到預防。“讓一個人一輩子都接受生活方式干預,比較困難。如果只有幾年進行干預,以後就能獲得很好的收益,大家會更容易接受。其次,生活方式的干預能否減少心血管疾病,仍是未知數。此外,培養一個好的生活習慣能夠堅持多久,這也沒有結論。這就是我們進行大慶20年隨訪的目的。”
隨訪很快有了結果,大慶研究第一次在世界范圍內證明,6年的生活方式干預能夠在以後的14年中減少糖尿病的發生。其中對照組有93%的人發展為糖尿病,而干預組只有80%。糖尿病年平均發生率在干預組為7%,而在對照組為11%,也就是14年後,糖尿病的發生率仍然下降了43%。
李光偉教授還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通過生活方式的干預,讓患者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他們會在接下去的若干年中,仍然自覺地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我們稱之為‘生活方式的記憶’。與藥物治療不同,這種行為的記憶是可以受益多年的。芬蘭DPS研究僅持續了3年左右,我們則隨訪了14年。”
喜悅之後的總結 “我們的研究證實,生活方式的干預確實能夠有效、長期、穩定地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每干預6個人,就能預防1例糖尿病的發生。”李光偉教授指出,大慶研究告訴我們幾件事情:
1、糖耐量損害(IGT)患者是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的高危人群,20年後幾乎所有的IGT患者都會發展為糖尿病。原來的觀點認為,有1/3的IGT患者可恢復正常,但現在看來並非如此。IGT人群發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很高。在大慶研究隨訪的20年中,有1/4的人已經因心肌梗死或腦梗死而死亡。而且,同一個患者可以多次發生心肌梗死或腦梗死。
2、生活方式的干預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6年還是不夠,可能要持續10年、12年甚至更長。
3、在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時,不能僅僅盯著血糖,血壓、血脂可能也需要干預,而且可能需要采取更強的干預方式。這樣才可能對心血管疾病和死亡有較強的作用。
4、糖尿病雖然危險,但仍然是可以預防的。
李光偉還補充說,大慶糖尿病研究的隨訪結果顯示,在20年內,受試者的心血管死亡率降低了17%,但沒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是我們收集的樣本量(577例)比較小的緣故,目前只是提示,生活方式的干預對心血管病死亡率有一定的影響,要想取得更直接的證據,仍有待今後更大規模的研究證實。”
做好預防才有希望
作為普通糖尿病患者,一般比較關心如何進行正確的生活方式干預。李光偉教授坦言,生活方式的干預雖然很簡單,但操作起來又很困難。“人們通常很難接受。有誰不想吃得好呢?比如50元的自助餐,非吃夠70元才覺得值,結果反而吃出一身病。要知道,飯是人家的,身體是自己的。再比如,糖尿病患者的數量這麼多,這與脂肪攝入過多有很大關系。因為油比較便宜,人們生活水平改變一點點,就可以有很多油吃。”
李光偉教授認為,要解決糖尿病的問題,光靠教育還不行,必須要有正確的政策。這需要政府、企業、醫務人員、媒體的共同介入,單靠醫生遠遠解決不了問題。沒有資金的投入,很多預防工作難以進行。他們在進行大慶糖尿病研究時就發現,如果沒有篩查的話,每100個人中,只有25個人會主動去醫院看病。“現在,要想從人群中篩選出高血壓患者的確切數字,非常困難,沒有人願意去做這項工作,預防是沒有錢賺的。糖尿病光靠治療治不起,只有預防才有前途。比如,偏癱、透析等,每年的治療費用非常昂貴。所以,良好有效地預防糖尿病,將可以節省一大筆錢!”
編後語 正如《柳葉刀》雜志在評論此研究時說的那樣:“挑戰在於需要將研究結果轉化為,臨床實踐,盡管前景是樂觀的,但我們仍不能完全肯定。”我們希望這一先進的研究結果能為國家相關部門提供理論依據,並盡快轉化為公共衛生決策,真正為廣大糖尿病患者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