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糖耐量受損?
在2型糖尿病前期階段,由血糖調節正常發展為糖調節受損(IGR),血糖升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准。糖調節受損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受損(IGT)兩種,二者可單獨或合並出現。但糖耐量受損並非意味著是一種小病,糖耐量受損或空腹血糖受損人群糖尿病的轉化率為正常血糖者的8倍多,其中IGT尤為重要。而且,很多糖耐量受損患者還可同時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血脂紊亂、代謝綜合征和腦卒中等疾病,使病情復雜而加重原發病。同時,糖耐量受損還可作為糖尿病的前期階段,預示糖尿病的發病及體內血管、髒器的病變。
糖耐量受損的診斷標准為:空腹血漿血糖(FPG)<7.0mmol/L,口服75克葡萄糖後2小時血漿血糖(2hPG)>7.8mmol/L且<11.1mmol/L。糖耐量受損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穩態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間的中間代謝狀態,是2型糖尿病高風險的預示因素。但並非全部糖耐量受損患者均會轉變為2型糖尿病,部分糖耐量受損患者可以回復到正常糖耐量,其余的則有可能在多年內維持在糖耐量受損狀態。多數情況下,糖耐量受損只代表正常糖耐量與2型糖尿病之間的一個短暫階段。
控制糖耐量受損。預防2型糖尿病的關鍵
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血脂紊亂史、巨大胎兒史、妊娠糖尿病史或高血壓史的人都屬於糖耐量受損的高危人群。由於糖耐量受損缺乏典型的臨床症狀,因此這類人群更應定期檢測血糖,提高預防意識。
在糖耐量受損階段就開始系統治療並維持6年,可延遲甚至逆轉2型糖尿病的發病,降低嚴重糖尿病腎病風險。因此,在糖耐量受損階段即開始正確治療是有效預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糖尿病學專家的個體化咨詢對糖耐量受損患者也非常重要。
防微杜漸,糖耐量受損的中醫防治
中醫學對糖耐量受損有獨到的見解,認為糖耐量受損屬於中醫“脾痺”、“食欲”范疇,禀賦異常、過食油膩、久坐少動、精神過度緊張等都可成為糖耐量受損的誘因,其中,過食油膩、甘甜的食物為主要原因。糖耐量受損病位在五髒,以脾(胃)、肝為主。
糖耐量受損以肥胖者為多,應重在減肥,生活上節制飲食,增加運動。中醫治療時,不但要分清肥胖和非肥胖,還要分虛實。實胖患者的特點是肩寬背厚,體力較好,腹部比較堅實;虛胖患者比別人吃得少卻比別人胖,其數量大約占到臨床所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1/3左右。實胖的治療重點是清胃消導、化痰通腑,而虛胖則要加強運動、益氣健脾、化痰利濕。通過采取適當的中藥干預,聯合飲食和運動療法,可以從“治未病”的角度更好地預防糖尿病的發病。
總之,要重視2型糖尿病的唯一可逆轉階段——糖耐量受損階段的治療,采取恰當的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干預等方法可有效預防或延緩2型糖尿病的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