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中庸之道,凡事有度。同樣,糖尿病治療也要把握“度”的問題,以免過猶不及。糖友中常見的“過度”有以下六種:
一是降糖過度。有些醫生患者過度強調降糖達標,認為在正常范圍內越低越好。可是,血糖降得過於嚴格,可能發生低血糖,嚴重的甚至致殘致死。目前認為,老年人和合並多種糖尿病並發症的患者,不宜將血糖降得過低,也不宜降得過快,否則會增加低血糖及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
二是節食過度。血糖高與
飲食不節制有關,於是有些病人過度控制
飲食,甚至不吃主食。這是錯誤的。首先,人體需要足夠的熱量供應;其次,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刺激胰島素分泌的天然物質,進食過少反而不利於血糖控制;再次,進食過少還會造成營養不良,研究證實,糖尿病足潰瘍難以愈合就與營養不良有關;最後,過度節食還可能引起心理障礙。研究表明,體重過低與過胖,死亡率都會增加。尤其是中年以後的糖尿病患者,過於消瘦並無益處。
三是運動過度。運動可以降糖,但運動過度會引起骨骼肌肉損傷,還可能誘發心腦血管事件。曾有個患者,每天清晨血糖很高,經查問生活習慣,他雖然年近50歲,每天早上還要打籃球一兩個小時。醫生勸這位患者減少運動量,遵從醫囑後,患者的清晨高血糖果然消失了。這是因為,運動過度會引起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加,由此引發高血糖。
四是焦慮過度。有的患者確診糖尿病後,十分焦慮,甚至影響到進食、睡覺。其結果就是血糖難以控制。有時候,血糖稍高帶來的嚴重焦慮,其傷害甚至會超過高血糖本身。高血糖是相對容易控制的,而焦慮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調整,包括接受藥物治療。
五是對藥物依賴過度。糖尿病治療強調綜合治療,除了藥物,還需要生活方式干預,且所有降糖藥都應在飲食和運動的基礎上使用。不重視飲食和運動,一味依靠增加降糖藥來控制血糖,其結果是血糖控制不好,還會加快胰島細胞走向衰竭。
六是對醫生依賴過度。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其內容包括血糖自我監測和在此基礎上的藥物調整,以及如何選擇飲食和運動,如何就醫等。只有不斷學習和實踐,才能達到“我的疾病我做主”的理想境界。
生活規律才能管好血糖。血糖非常敏感,在生活中,飲食、運動、睡眠,甚至情緒的變化都會引起它的波動。因此,規律的生活對控制血糖,預防並發症非常重要。
若糖友常常感覺到手腳發麻、走路腿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具有益氣行滯、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作用的藥物。例如木丹顆粒是專門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中藥新藥,適用於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屬氣虛絡阻證。尤其適用於臨床症狀表現為四肢末梢及軀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覺異常,或見肌膚甲錯、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神疲懶言、自汗等。
近年來相關研究表明,中醫藥在治療微循環障礙相關疾病方面療效確切,特別是遠期療效顯著。其中丹紅注射液及木丹顆粒、腦心通膠囊聯合應用在心腦血管病、糖尿病並發症的預防和治療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