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健康,很多人遵循關於飲食的種種箴言。然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營養建議充斥其中,除去一些民間誤傳、輿論誤導、不實的廣告誘導等因素,某些客觀中允的飲食建議,也因為人們營養學知識缺乏而產生片面的理解。為此,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博士生導師蔣卓勤教授指出,目前消費者對食物的認識普遍存在三大原則性誤區。
誤區1以偏概全
在對食物的認識上,人們往往從經驗出發,抓住食物某一個屬性,形成深刻而固化的判斷,並以此給食物定性,譬如“脂肪導致肥胖”、“多吃蔬菜有益健康”。事實上,攝入脂肪過少或攝入蔬果過多,對身體都是有害的。有很多白領為了保持身材,大量食用蔬菜,減少或禁食肉類、魚類,不但影響機體攝取和吸收必需脂肪酸、優質蛋白質,造成蛋白質營養不良,更阻礙了從葷食中吸收豐富的鈣、鐵和鋅等營養物質。
人們往往會因為食物含有某種有害物質而拒絕食用,其實大可不必。譬如最近不少人有談反式脂肪酸而色變,視含反式脂肪酸食品如毒蛇猛獸,其實是一種矯枉過正的誤解。反式脂肪酸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植物油氫化過程中產生,另外一種是反刍動物的消化過程中產生,牛、羊的肉、奶制品都能發現反式脂肪酸,市面上約有40%以上的加工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要徹底與之隔緣的可能性不大。
各國都對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制定有限量標准——允許攝入量標准,即人類終身每日攝入某化學物質的攝入量。各國標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區別,而造成這種區別的主要原因並非營養科學是否先進,而是各國飲食結構的差異。部分國內民眾以西方的標准作為自己日常飲食的指南,蔣教授認為,這並不科學。譬如反式脂肪酸的健康攝入量上,我國至今沒有制定相關標准。蔣教授認為,對中國居民來說,現階段過分強調反式脂肪酸是不可取的,控制脂肪的攝入總量明顯更為重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