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月三吃什麼
1.1、雞屎籐
農歷三月三吃雞屎籐,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我們將葉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絲籐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絲籐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
1.2、荠菜煮雞蛋
民諺曰:“三月三,荠菜當靈丹。”“三月三,荠菜煮雞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節。春食荠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漢族在這日有吃地(荠)菜煮雞蛋的習俗。
1.3、五色糯米飯
黑、紅、黃、白、紫——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的傳統美食,因糯米飯呈多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
1.4、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與傳統習俗有關。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民間又稱為“鬼節”。傳說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東游西蕩的鬼迷惑,樸實憨厚的鄉民們認為,必須吃這種帶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兒“粑”(粘)住,不為邪惡所侵,人才能健康,不生病。
2、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三月初三。其中以壯族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中國廣西”,每年三月三廣西全區人民享有兩天假期。
三月三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
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3、三月三的來歷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tuán]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歷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晚清《都門雜詠》裡有一首七言詩是這樣描寫當年廟會之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
1、蒿子粑
把香蒿葉剪碎的葉子加少量水,用搾汁機打成野菜汁。
用野菜汁來和糯米粉,把它們揉透揉均勻,蓋上濕的紗布饧上。
黃豆擇去雜質洗淨晾干,炒鍋放適量油,開小火慢慢炒黃豆。
把砂糖和晾涼的熟黃豆放進攪拌機,打成粉末就是做粑粑的餡料了。
把饧好的糯米面稍微揉揉,用手揉出一個面窩窩,舀一點兒黃豆餡倒進窩窩裡,揉成餅胚。
平底鍋煎餅,來回勤翻動,直至二面焦黃、微微鼓起像小蛋糕一樣就熟了。
2、雞屎籐餅
花生裝入密實袋,用玻璃瓶壓成花生蓉,加入紅糖粉拌勻,制成紅糖花生餡。
雞屎籐葉和飲用水加入豆漿機或料理機,打成原汁。連同兩塊冰片糖煮沸備用。
煮沸後的雞屎籐糖水,加入糯米粉中,最後揉成干濕適中的粉團。
分割成重量差不多的小面團。
取一個面團,搓圓壓扁,然後包入花生餡,收口。
浸發好的粽葉剪成合適大小,塗上少量食用油。
整形好的雞屎籐餅逐個擺好,水燒開後下鍋蒸15-20分鐘。
1、少出游,免得好兄弟跟蹤。
2、晚上不要出門,這是好兄弟們的活動時間。
3、不要去海邊,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4、不要買車,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5、不要購屋,免得好兄弟住進來(當然也不要裝潢)。
6、不要開刀動手術,以免好兄弟搗亂。
7、不要結婚,免得遭好兄弟眼紅。
8、姓名勿直呼,晚上不要穿戴繡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連名帶姓的直呼別人名字,否則一旦給好兄弟聽到後,會趁機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時若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時,也千萬不要立刻回頭或回應。
9、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三把火,讓好兄弟有機可乘。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