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推薦:年貨:臘肉應該如何挑選
這幾年,中國人的年夜飯傳統也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大魚大肉在不知不覺間被多種類的蔬菜所代替,為了照顧老人孩子,口味變得越來越清淡,在家吃變成了在外吃,甚至不相識的人,也可以湊在一起吃年夜飯……
這些變化到底說明了什麼,我們對年夜飯還有哪些新的要求?2010年2月1日—2月8日,《生命時報》進行了一項由3000人參與的“國人年夜飯大調查”。
年夜飯營養有兩大失衡
對於年夜飯的定義,從大魚大肉轉變到營養平衡,是國人在飲食上的新目標。調查顯示,今年年夜飯,人們首先考慮的是:口味多樣,適合全家(37.56%),其次是葷素搭配、營養均衡(29.81%),第三為味道清淡(11.50%),第四是少鹽少油、多蒸多煮、健康烹調(10.09%)。和以往年夜飯濃烈口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超過四成人表示,為照顧家中老人、小孩和慢性病患者,年夜飯的口味會保證清淡。
雖然國人有了健康飲食意識,但調查也顯示,大家在如何選擇菜品、獲得健康上還存在一定的誤區。25.05%的家庭中,年夜飯裡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太多,25.05%的家庭蔬菜太少,一桌菜只有一兩盤青菜,12.63%的家庭年夜飯裡沒有粗纖維食物(比如粗糧、高纖蔬菜等),10.06%的家庭口味較重,普遍偏辣、鹹、甜,8.35%、7.71%、6.85%、4.28%的家庭分別是沒有主食或主食很少、油炸菜比較多、海鮮過多蛋白質過高、沒有豆制品。並且,有超過七成人表示,年夜飯會產生大量剩菜;超過五成人家中“剩菜較多,除夕後要連吃好幾天”。除了營養外,年節期間大部分人的飲食會更加不規律:20.36%的人比平時吃得多,20.58%的人吃得比平常油膩,20.36%會吃大量的堅果零食,11.19%用餐不按時按點。
對此,北京軍區總醫院營養科主任孔筠解讀說,雖然大家的營養觀念逐年增強,但從調查中還是可以看出,許多人的年夜飯吃得並不健康,其中突出的問題就是“兩大失衡”:
一是營養收支失衡。大家吃了過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再加上飲用大量含糖飲料,導致能量“供大於求”。此外,飲食不規律、晚睡少睡、喝酒多都會導致正常生活節律和消化道“作息”被打亂,使得飯量增加。往年數據表明,過完年後,32.69%的人體重增加。孔筠認為,今年體重增加的人如果超過三成,也是預料之中的事。
二是營養比例失衡,節日進食大量魚肉海鮮和油炸食品,但主食卻吃得很少,會導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者比例失衡。蔬菜、水果、菌藻、豆制品、粗糧攝入不足,讓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夠。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鹽超標。“即便有些人刻意限鹽,但還是躲不開食物中隱藏的鹽。”比如100克香腸中有4克鹽、100克搾菜中有11克鹽,所以控鹽應從全方位入手。此外,海鮮和堅果類的攝入超標也存在問題,有些海鮮中汞含量較高,不宜大量進食,堅果雖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礦物質,但也屬於高熱量食物,應該限量。有數據顯示,往年年後受到上火、消化系統疾病、便秘困擾的分別占到28.13%、17.55%和12.74%。對於慢性病患者,還有可能導致血壓、血糖升高,痛風和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這些都需要人們在享受節日時提高警惕。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