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小豆鲫魚湯
食材:鲫魚1條,赤小豆150克,生姜1塊,大蒜2瓣,香菜1根,食鹽、黑胡椒粉、料酒、食用油適量
做法:赤小豆洗淨,提前一晚浸泡,鲫魚宰殺洗淨後在魚身上抹上少許食鹽和料酒腌漬,生姜切片備用;開小火,平底鍋放少許植物油,撒上鹽和姜片烹香(撒上少許鹽不會粘破魚皮),放入鲫魚煎至兩面金黃,期間加入蒜瓣一同煎香;煎魚的同時,把赤小豆放入砂鍋,大火燒開,把煎好的鲫魚放入燒滾的赤小豆水中,繼續開大火煮沸;轉小火,小火慢煲40分鐘以上(炖煮期間不要翻動鲫魚,魚肉細嫩很容易散碎),撒入黑胡椒粉,最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撒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盛出,在魚身上放上香菜裝飾即可食用。
功效:有助於排出體內積存的濕邪,預防濕邪帶來的脾胃運化不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狀。
2.薏米白胡椒豬肚湯
材料:豬肚1個,腐竹少許,薏米50克,棗干3個,食鹽、生姜、白胡椒、食用油、料酒少許。
做法:將豬肚切條,生姜切片,薏米和紅棗放入水中浸泡一會兒,用刀在紅棗上劃兩刀備用,腐竹切段備用;取鍋放入清水,下入生姜與豬肚,再加入少量料酒,開大火煮3-4分鐘後撈出,將水倒掉;將豬肚、紅棗、薏米、腐竹等一起放入鍋中,下入白胡椒粒,可多放一些,放入足夠的水,淹沒食材後開大火煮沸,轉小火炖煮一小時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薏米健脾利濕暖胃益氣血,搭配豬肚正相宜。
3.芡實薏米淮山蓮藕排骨湯
材料:淮山15克、薏米10克、芡實10克、紅棗5-6顆、蓮藕1節、排骨1斤。
做法:將排骨清洗干淨,放入湯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多),加入適量的蔥、姜、料酒,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淮山、芡實、薏米,轉小火,同炖1個小時,再加入切好的藕和胡蘿卜,還有紅棗,同炖30分鐘;加入鹽調味,出鍋即可。
功效:淮山、蓮藕、芡實、豬肉健脾,薏米去濕。芡實與淮山比較,兩者都能健脾,淮山補益力較強,芡實固澀力較好。
4.三花薏米瘦肉湯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淨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起鍋時下鹽即可。
功效:木棉花有清熱利尿、解毒祛暑和止血的功效,用干木棉煮粥或煲湯還能祛濕。
5.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
材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魚2條、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洗淨,冬瓜洗淨,連皮切,生魚洗淨,宰淨去鱗、內髒,慢火煎至微黃。豬瘦肉洗淨,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鹽、油便可。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清淡不膩滯又富有營養,同時又有祛濕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廣東民間常用的煲湯料之一,有健脾去濕,消腫解毒的作用,而生魚能補脾利水。
6.淮山扁豆雞腳湯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實15克,薏苡仁15克,鮮雞腳200克(約10只),生姜絲少許。
做法:先將雞腳去衣清洗,切掉腳甲。將淮山、扁豆、芡實、薏苡仁、雞腳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內,加水2500ml(約10碗水),武火煲滾後文火煮2小時。煮好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舒筋活絡。本湯適宜脾虛有濕症見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者食用。
7.粉葛煲水魚
材料:粉葛1kg左右、水魚500g左右、姜100g、雲苓50g、白術50g。
做法:水魚買時讓賣家收拾干淨,回家再滾水略燙,甲的部分也要刷淨。粉葛去皮,斬件,加水和加入雲苓、白術、老姜。大火待湯滾後,去除泡沫,收慢火,約煲四小時。
功效:湯味甘香又去濕,及治因風濕而引起的骨痛,又可防高血壓,對酒量過多的人更有解酒和去酒濕功效,是春夏一味相當好的食療湯水。
8.炒扁豆木棉花炖鲫魚湯
材料:炒扁豆、木棉花各15克,陳皮3克(中藥店有售),蜜棗1~2個,鲫魚肉約100克,生姜3片。
做法:藥材稍浸泡;蜜棗去核;鲫魚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一起與生姜下炖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炖約1個半小時便可。
功效:扁豆性味甘溫,能健脾化濕、和中止瀉。尤其炒後的扁豆健脾力更強,與木棉花陳皮炖鲫魚,為春濕時健脾祛濕的養生湯品。
9.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排骨250克,冬瓜500克,薏米適量,食鹽適量。
做法:將排骨、薏米洗淨,冬瓜洗淨後不去皮切成塊狀;將排骨與薏米一同放入鍋中,小火炖90分鐘左右後加入冬瓜,再炖10分鐘左右;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將冬瓜與薏米進行搭配,能夠達到清熱祛濕、利水排尿的效果,對於水腫、尿路疾病患者來說具有輔助性治療作用。
10.老黃瓜煲豬腱粉腸湯
材料:老黃瓜1斤,陳皮1角,碎瑤柱1湯匙,豬腱1斤,粉腸8兩,赤小豆2兩,扁豆1兩。
做法:老黃瓜連皮一開二,豬腱、粉腸拖過水,赤小豆、扁豆、陳皮洗過,湯煲注清水燒開,放入豬腱煲15分鐘,下老黃瓜、粉腸、陳皮、赤小豆、扁豆煲1小時下瑤柱,再煲15分鐘,撈出粉腸、豬腱切成件狀,在半小時後,可再撈出湯料在碟中,排上粉腸、豬腱,湯水便可調入幼鹽飲用。
功效:老黃瓜能除熱祛濕解火毒。扁豆、赤小豆俱有健脾化濕功效,加豬粉腸煲黃瓜湯,清熱當中更有理腸胃之食療作用。
11.金針菇豆芽肉片湯
材料:金針菇150克,黃豆芽150克,瘦豬肉240克。
做法:瘦肉洗淨,瀝干水,切薄片,用2湯匙生抽、半湯匙白砂糖和半湯匙生粉腌好待用;金針菇和大豆芽分別洗淨,去尾部;熱鍋放1湯匙油,下生姜和大豆芽爆炒,鏟起;鍋內倒入5碗水燒開,放入炒好的姜片和大豆芽煮沸,下金針菇和肉片,煮至熟,下鹽調味食用。
功效:清熱祛濕,利尿消腫,益智減肥。
12.陳皮蓮子薏米水鴨湯
材料:陳皮6克、蓮子肉30克、炒薏米30克、淮山12克、生姜10克、水鴨肉250克。
做法:將水鴨肉用清水洗淨血污,斬件;薏米用鐵鍋炒至微黃,蓮子去心洗淨,用水稍浸淮山,陳皮、生姜用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一起放進湯煲內,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薏米具有很好的祛濕作用,用來煲水鴨能起到補脾健胃、祛濕止瀉的功效。陳皮蓮子薏米水鴨湯對濕氣重、大便稀爛、脾虛者尤為合適,而本身腹瀉,感冒咳嗽就最好避免喝此類湯品。
13.沙葛豬骨湯
材料:沙葛500克,豬扇骨500克,眉豆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蜜棗2個,姜2片,水10碗。
做法:赤小豆、眉豆、扁豆洗淨,浸泡1-2小時;豬扇骨斬大件,洗淨,汆水撈起;沙葛洗淨,去皮,去筋,切塊;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祛濕,健脾開胃。
14.橄榄陳皮炖水魚
材料:潮州橄榄6個、陳皮1/3個、水魚200~250克、生姜3片。
做法:橄榄切對半;陳皮浸泡;水魚洗淨,切塊,“汆水”。一起與生姜下炖盅,加熱開水1000毫升(約4碗量),加蓋隔水炖3個小時便可。進飲方下鹽。
功效:橄榄陳皮炖水魚除了解春困時的煩悶胃納差,還可祛春濕引發的各類皮膚疾患。
15.淮山陳皮炖扇骨
材料:新鮮土豬扇骨1斤2兩左右,斬成小件。新鮮鐵棍山藥2兩,洗淨去皮,切段。陳皮1/4個,洗淨備用。茨實、蓮子、茯苓各30克,洗淨備用。姜切3~4片備用。
做法:豬骨在滾水中焯一下,飛去血水和肉腥味。將准備好的材料一起放入電壓力煲中,加水,煲30分鐘即可。若用的是老式湯煲,先大火滾10分鐘,然後轉小火煲1個鐘頭。臨上桌前,在煲夠火候的湯水中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祛濕健脾。用豬骨煲湯,講究用豬肩胛位置的扇骨、靠近豬尾的尾龍骨來煲湯,這些位置的骨頭有祛濕的功效。
16.木棉花薏米豬骨湯
材料:木棉花50克、薏米20克、扁豆30克、豬骨500克、陳皮1角、蜜棗2粒、姜3片。
做法:各物洗淨,豬骨斬塊汆水撈起,把適量的水倒入瓦煲,煮開後放以上材料煲2小時左右,下鹽調味。
功效:可清熱解毒、健脾利濕。
17.鮮土茯苓煲豬瘦肉
材料:鮮土茯苓200克、馬蹄10個、紅蘿卜、連須玉米各1條,蜜棗3個,陳皮1/3個,豬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淨。鮮土茯苓切塊,馬蹄去皮,紅蘿卜、玉米切段,蜜棗去核,陳皮浸泡。一起與豬瘦肉、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土茯苓有祛濕熱、利筋骨、健脾胃的功效,以新鮮的土茯苓配爽甜鮮美消滯的馬蹄、寬中益氣滋潤的紅蘿卜煲豬瘦肉湯,有清熱祛濕解毒、健脾養胃潤肺之功。
99熱心醫生溫馨提醒:春季除了喝祛濕湯來祛濕除春困外,還要結合運動出汗來排除體內濕氣。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