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心理健康 >> 心理疾病 >> 恐懼症 >> 基本常識

膽小怕事是恐懼症嗎

  在我們身邊,有人怕貓,有人擔心飛機掉下來把自己摔死,有人害怕身處廣場、摩天大樓等人群聚集的地方……這些人往往會被嘲笑為“膽小鬼”,其實,過分的害羞和膽小很可能是一種病--恐懼症。

  據了解,全球有1/4的人一生之中患有恐懼症。據俄羅斯心理分析研究所教授亞歷山大·波列耶夫稱,近10年裡,世界上恐懼症的種類幾乎增長了3倍多,而恐懼症更是大大的年輕化,許多年輕人不到30歲就被種種恐懼纏身。

  恐懼症是人對某種物體或環境的一種無理性的、不適當的恐懼感。其實,膽子小和恐懼症有一個度的區別。膽小表現為容易對事物緊張、害怕,這是性格特征之一,但如果患了恐懼症,則屬於神經官能症的一類。與膽小相比,恐懼症會伴隨回避行為,並對日常工作生活帶來影響,比如說,運動員上場前或學生考試前都會伴有緊張、焦慮情緒,這很正常,但如果選擇逃避,不去考試,不去比賽,這就是恐懼症。

  恐懼症的臨床表現有

  對某些客體或處境有強烈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發作時伴有頭暈、昏倒、心慌、顫抖、出汗等神經紊亂的症狀;對恐懼對象有回避行為;在接觸恐懼客體或遭遇之前,即為之擔憂,出現期待性焦慮;知道這種恐懼是過分、不合理、不必要的,但無法控制。恐懼症可分為場所恐懼症、單純恐懼症和社交恐懼症。

  那麼,現代人的恐懼感是如何形成的?其一是後天的環境因素。在童年的成長經歷中,強烈的精神刺激會誘發恐懼症,如夫妻分離,親人死亡,意外事件,恐嚇事件等等。其二是生物學上的因素,即遺傳性的性格脆弱,從小膽小、羞怯、內向、敏感的人,這類人最易產生恐懼感。

  “然而,由於某些恐懼症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影響不大,多數人不了解這是一種精神疾病,只有23%的患者積極接受治療。”有關專家表示。實際上,85%-95%的患者都可通過治療得到明顯改善。首選的是行為治療,包括認識治療法、系統脫敏法、暴露療法、強迫療法、情景治療法等。而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時候,可以是用小劑量的抑郁焦慮藥,常用的藥物有阿普唑侖、艾司唑侖、硝基安定、氯硝安定等。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