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維持障礙、早醒等。有研究表明,持續1周失眠會變得急躁、恐懼、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等,嚴重時可出現定向障礙或共濟失調,並可能出現幻覺、妄想等嚴重的精神障礙。連續失眠還會使人白天精神萎靡或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進而影響社會功能。
有人曾對失眠症患者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發現失眠症患者症狀自我評量表中的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等因子分較正常對照組顯著增高,說明心理社會因素與失眠有著密切的聯系。
由於心理社會因素是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心理行為自我調適對改善失眠,具有重要的意義。克服失眠的心理調適方法:
一、保持樂觀、知足長樂的良好心態。對社會競爭、個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認識,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
二、建立有規律的一日生活制度,保持人的正常睡一醒節律。
三、創造有利於入睡的條件反射機制。如睡前半小時洗熱水澡、泡腳、喝杯牛奶等,只要長期堅持,就會建立起“入睡條件反射”。
四、白天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助於晚上的入睡。
五、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如保持臥室清潔、安靜、遠離噪音、避開光線刺激等;避免睡覺前喝茶、飲酒等。
六、自我調節、自我暗示。可玩一些放松的活動,也可反復計數等,有時稍一放松,反而能加快入睡。
七、限制白天睡眠時間,除老年人白天可適當午睡或打盹片刻外,應避免午睡或打盹,否則會減少晚上的上行睡意及睡眠時間。
另外,對於部分較重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短期、適量地配用安眠藥或小劑量抗焦慮、抑郁劑。這樣可能會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療效果。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