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反映“房奴”生活的熱播劇《蝸居》備受關注,在“房奴”大軍逐步擴充的同時,這個特殊群體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網上一項調查顯示,我國高達98.09%的房奴在心理上會產生焦慮情緒。 “房奴”的心理不適,也降低了這個社會的“幸福指數”。
負疚牽連父母做“房奴”
“不僅我和我老婆當了房奴,雙方父母也受到了牽連,也成了房奴。 ”一提起房子,29歲的市民王輝(化名)就深深地歎了口氣。他和老婆大學畢業後在這個城市找到了工作。對於兩個人來說,能在城市裡買上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是個夢想。
工作三年,他們厭倦了不安定的生活,於是下定決心貸款買房。兩人每個月收入加起來總共5000元左右,他們每個月要向銀行還貸3000元。自從寶寶出生後,這個家庭的開銷陡然增大。他倆這才發現,房奴壓力是如此巨大。更讓他痛苦的是,雙方父母也因房子受到牽連,成了老齡“房奴”,但隨之而來的心理負疚感也重了。這段時間,王輝發現自己經常胸悶、氣短,還經常做噩夢、失眠。
好強房奴易心理亞健康
合肥市四院有關心理專家介紹說,單一的房貸問題引起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的人數,目前在門診上還不是很多。但“房奴”的心理焦慮情緒肯定是有的,且這部分人群比例不小。
據悉,還房貸而出現困惑、迷茫、焦慮、壓抑等情緒的“房奴”,多為35歲以下的年輕人。對於大部分“80後”而言,依靠自己的能力買房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他們沒有經受過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差,一點挫折就很容易讓心理處於亞健康狀態。而在這個年齡段的人都有追求完美、爭強好勝和攀比心理,其中一部分人希望通過買房來滿足“虛榮”心理。一旦買了超過能力以外的房子,隨之帶來就會有心理壓力。
減壓根據能力理智購買
專家建議,與其焦慮,不如想想如何解決問題,可以通過努力工作增加收入。這樣一方面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焦點,減輕心理負擔,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上的窘迫。對於那些已經意識到房子改變他們人際交往方式,心理承受力降低的人群來說,要學會把壓力轉化為工作動力。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就必須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指導。
傳統觀念認為,房子是體現自我價值的一個重要標准,這種無形的壓力導致很多年輕人盲目地購買大房、復式房,進而出現心理問題。因此,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和心理承受能力,理智地購買有承受能力的房子。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