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日常疾病 >> 糖尿病 >> 基本常識

如何避免血糖忽高忽低

  

  認識食物的血糖指數(GI)

  近年來,一種新的概念被引入了糖尿病營養治療領域,並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就是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血糖指數是指“進食所含有糖分等價於100g葡萄糖的某種食物或營養液後兩小時內的血糖升高曲線下面積與進食100g葡萄糖後兩小時內的血糖升高曲線下面積的比值”。

  血糖指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種食物或營養液升高餐後血糖的能力。高GI食物進入胃腸後消化快,吸收率高,快速引起血糖應答。低GI食物在消化道停留時間長,吸收率低,葡萄糖釋放緩慢,引起的血糖反應峰值低,下降速度亦慢。總體而言,精制的谷類食物和土豆的GI相對較高,豆類和未加工的谷類(包括粗糧)等的GI為中等,無澱粉的水果和蔬菜相對較GI低。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不能以食物甜不甜作為判斷其升高血糖能力的標准。部分水果的口感甜度遠高於白面包,但其血糖指數卻相對於白面包為低。判斷食物升高血糖能力的指標是血糖指數。建議糖尿病人在選擇食物或營養液時,應盡量選擇低血糖指數者。

  在選擇低血糖指數食物的同時,糖尿病患者還應控制攝入的糖的總量。這就是血糖負荷的概念。血糖負荷( glycemic load,GL)是在GI的基礎上,將攝入糖類的質量和數量結合起來,以估價膳食總的血糖效應。即GL=GI乘以攝入糖的總量。

  糖尿病專用腸內營養制劑采用了低GI的糖類,並降低了糖的總量,是低GI和低GL的良好結合體,也是糖尿病患者營養補充的良好選擇。

  少量多餐、定時定量進餐有助保持血糖平穩

  保持血糖平穩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基本要求之一。然而,部分糖尿病患者常出現血糖忽高忽低,很難控制至平穩狀態。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糖尿病患者血糖調節機制受損,加之飲食控制不當、降糖藥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療依從性差,還有飲食、運動和藥物之間不協調等,就可能導致血糖出現大的波動。

  血糖如果長期處於忽高忽低的大波動狀態,可導致出現低血糖反應,並增加出現視網膜病變及糖尿病腎病的風險。

  為避免血糖波動,糖尿病患者在協調好飲食、運動和藥物三者的關系基礎上,應特別注意少量多餐和定時定量進餐。在上午10點左右、下午3-4點及睡前1-2小時三個時間段應注意加餐。

  糖尿病患者可根據自身營養和血糖情況選擇加餐的食物。在控制好總能量的情況下,可選擇適量的燕麥片、蘇打餅干和烤饅頭片等;在血糖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可選擇適量的低糖水果,如柚子、猕猴桃和草莓等;對血糖控制不良者,可考慮選擇西紅柿、黃瓜和生菜等。

  此外,選擇糖尿病專用腸內營養制劑進行加餐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選擇。糖尿病專用腸內營養制劑的血糖指數相對較低,糖的總量相對較少,每日選擇一定量的糖尿病專用腸內營養制劑(如200毫升)作為兩次正餐間的加餐,既可有效補充營養,又對平穩血糖有一定益處。同時,糖尿病專用腸內營養制劑的吸收和服用較為容易,其本身就非常適合作為代餐及餐間點心。

  將糖尿病飲食與糖尿病專用腸內營養制劑相結合,合理分配餐次,平穩控制血糖,是每個糖尿病患者都應該做到和做好的事情。

  糖尿病患者需管理好體重

  糖尿病患者的體重是否合理,對其血糖控制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可以說,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體重是其生命體征之一。大量流行病學資料顯示,體重超重或肥胖及體重過輕或消瘦,都不利於血糖控制,也會對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結局產生不利影響。

  目前主張采用“體重指數”(BMI)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體重狀況評價。其計算公式為:BMI=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中國成人的BMI的判定標准為:18.5≤BMI<24.0為正常; BMI<18.5為體重過輕;24.0≤BMI<28.0為超重;BMI≥28.0為肥胖。

  除了體重總量以外,還應考慮身體裡的脂肪總量和脂肪分布。脂肪集中於腹部,形成 “向心型”或稱“蘋果型”肥胖,對血糖和血脂控制不利。成年男性腰圍大於85厘米,或腰臀比大於0.85;成年女性腰圍大於80厘米,或腰臀比大於0.8,則表明脂肪在腹部堆積,需要減少腹部脂肪。

  對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營養治療的根本原則是尋求體內能量的“負平衡”狀態。一方面,應采用低能量的平衡膳食,減少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攝入;另一方面,通過適當的有氧鍛煉增加能量消耗。兩方面措施使能量“入不敷出”,以達到體內脂肪燃燒分解而減肥的目的。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