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牙先生今年94歲,每周在北京的濟安堂和中道堂分別出診半天。先生給人看病不看化驗單,而是把脈,或開藥或針灸或按摩,親力親為,最後還教給患者做一些適合他本人的運動方法。
先生沒有與兒孫同住,是和年逾八旬的老伴兒一起生活,洗衣、做飯,全能自理。先生每天讀書、看報,也上網浏覽,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文章或影片。雖已耄耋之年,但他的生活多姿多彩。
見到先生,面容白裡透著粉紅,雙目炯炯有神,氣質不凡。當問起他的養生秘訣時,先生笑吟吟說了兩個字:“運動。” 我又問:“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是打太極拳麼?”坐在身邊的先生不答,而是舉起雙臂,做了一式太極拳動作。“你來推我的胳膊。”這一推,嚇了我一大跳!別看先生的動作那麼柔緩,他的胳膊竟硬得如鋼鐵一般,我的力量遠遠不及啊,先生只輕輕一擋,我就被推了出去。先生笑了:“這就是太極拳。拳中有內涵,有東西。呵呵。站在樹下練功,葉子會從上面掉下來。現如今大部分人練的太極拳只是“太極操”,不過,即使是“操”也比不運動要好。”後來才知,先生不但會打太極拳、練過朱砂掌,還曾與海燈法師學習過羅漢拳。
上醫談養生之道
先生乃紹興人,退休之前是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13歲時,他在藥店學徒,店中坐堂的大夫是江南名醫。當年,拜師學醫須請客吃飯,還得敬上大洋。先生家中貧寒,沒錢拜這位名醫,於是他就在店中“偷”學老師的醫術。由於老師是名醫,慕名而來的患者特別多,由此先生在當時也長了不少見識。當然,學習過程中肯定會有疑惑,沒拜師怎麼敢問老師呢?於是先生就請教老師的兒子,其兒子解答不來,自然就會去問他的父親了。就這樣,疑問終於有了答案。“我燒得一手好菜,老師很喜歡吃,所以也得到他的喜歡。”哈哈,我被先生逗樂了。
先生19歲時隨藥店會計上山,因流連幽美的環境,從此在山中學道,後游遍名山寺觀,又拜仙學大師陳撄寧為師,得修煉之真谛。先生講,人類最大的缺憾,莫過於生命的短促與生老病死的困擾,而仙學就是研究如何延長人的生命。
作為仙學研究者,關於養生之道,先生很有見地。
運動
先生說,練習轉呼啦圈很有好處,因為這一運動有“勁道”。而練太極拳,要記得“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句話,不能只擺個空架子,那樣達不到練拳的目的。應領悟太極拳“氣宜鼓蕩,神以內斂”的含義,只要練好一個動作,也能達到整套太極拳所產生的效果。故而,先生常會教學生或患者一兩式太極拳,供大家養生健身之用。並且在太極拳的基礎上,先生創編了兩套健身操,改進了古傳八段錦,以方便人們學習。
先生說,有些病是不需吃藥也能治愈的,比如神經衰弱。神經衰弱的人大都運動得少,那麼細胞也就“懶”,致使身體產生不適。“生命在於運動”,但做什麼樣的運動要因人而異。先生給我講了戶外健康操的一式,男女老少皆宜,寫在這裡以飨讀者。
擺腰前後擊:身體站立,兩腳自然分開,雙膝微曲,雙眼平視前方。用腰帶動雙手自然地前後拍打上半身。在拍打過程中,頭部和下肢不動,以腰的左右擺動來帶動雙手臂自然甩動,拍擊胸腹與腰背。拍打胸腹用手心,拍打腰背用手背,一手在前,一手在後。此法可促進脾胃消化、堅固腰腎,使全身髒器功能加強。
樂觀
先生講,人若心情舒暢,細胞就會生得多,死得少,身康體健。反之,人自然就容易衰老或生病。
飲食
“蘇東坡有話說‘已饑方食,未飽先止’。每頓飯吃七成飽就行了,不喜歡吃的可以少吃。葷食不要吃太多,但不能不吃。”先生不吸煙,偶爾喝點小酒。每天都吃糯米飯。
睡眠
先生每天睡眠時數不拘。他提倡動靜結合,如果累了就多休息會兒,如果感覺有精神也可以少睡會兒。
采訪過程中發現,先生坐著和我說話,但手一直都在動著,或用手按摩腿或做些其他動作。
讓仁心溫暖人間
先生的學生跟我說:“向老師學習,不管是學醫還是學什麼,最先學的是做人。”
那是上世紀80年代初,在青島,一個姓黃的女電工高空作業時,被一瓦工失手掉下的磚砸中頭部,從7樓摔到地上,當時七竅流血。後來送到青島醫學院人家不願收,家人聽說上海有好醫院就決定去那裡治療。在路經北京時,他們改變了想法,於是住進北大醫院的外科病房。那時黃女士幾乎是癱在床上,而且手和腳都不能動,一動就頭暈。外科醫生竭盡全力,療效卻不佳。黃女士心灰意冷,幾次欲自殺,未遂。最後醫生請來胡老先生,說試一試中醫吧。那天,先生在黃女士的腳底扎了兩針,當時就解決了她頭暈的症狀。於是,黃女士的病開始由先生進行中醫治療。
黃女士家裡不富裕,在北京長期住院需要很大的開銷,見此情況,先生便將她接回自己家治療。“當時陪她來北京的還有她的娘和弟,也住在了我家。”先生一語,讓我驚愕,“這麼多人住在您家,這患者得多感激您啊!”先生卻說:“她恨我。”“為什麼?”“因為我每天都讓她鍛煉。起初她的頸部、腰部、膝部關節都做了固定,後來隨著病情好轉,我就讓她拄著雙拐去景山公園爬山,等她爬這裡的山沒問題了,我就又讓她去爬頤和園的山。她累,有情緒啊。”說罷,先生哈哈大笑,我也笑了起來。
黃女士在先生家治療將近1年,基本痊愈。後來,她改行潛心學習醫術,今年58歲,是青島某建築公司醫務室的醫生。我問先生:“現在她會來看望您麼?”先生答:“逢年過節打來電話問候。我們離得太遠了,不方便。打電話就行了。”老人,那麼善解人意!
一個四十開外的女患者來看病。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什麼也不說。先生問她:“你哪裡不舒服?”她只把胳膊一伸,就一句話:“你給號脈吧!”先生不惱,將手一搭,給她把脈。“你是不是有高血壓?”“是啊。”再接下來的問答,讓女患者心服口服,這才開始治病。
一位70多歲的老人患有脈管炎,從腳趾至腳背,足部潰瘍面積達三分之二。經過先生外敷、內服中藥治療,很快好轉,潰瘍面積現已減至三分之一。
先生的學生對我說:“事例太多太多,幾天都講不完。老師給我的觸動就是‘平淡之中見神奇,平常之中見非常。’”他還說,“老師的一句話,令我一生感動。”曾經有人問先生,“文革”中您受了那麼多紅衛兵的苦,對於過去的歲月,作何感想呢?先生只答:“他們都是娃娃,不懂事。”
先生話雖不多,但句句有分量。采訪即將結束,他說了一句:“中醫是哲學,西醫是科學。”告別時,又講了一句,這是整個下午我聽到的先生唯一重復了一遍的話:“老年人要向小孩學習啊。”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我們不但要學孩童的“淘”,這是動;更要學習孩童的“心”—純淨、明朗,此乃靜也。
關於仙學:據史料記載“黃帝且戰且學仙”,自古相傳的仙學之術作為特殊的科學,與傳統的理學、佛學與玄學等學術有所分別。仙學包括三元丹法、中醫針藥、內家拳三大部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