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老人健康 >> 養生保健 >> 保健常識

“老年癡呆”的四大問號!

  近年來,老年癡呆的發病率在我國不斷增加但就診率卻很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仁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李焰生教授指出,早期預防和及時發現,對於有效控制老年癡呆尤為重要。問題是,目前對於老年癡呆的認識,人們普遍存在這樣那樣的誤解。

  癡呆,只和“年老”有關?

  醫學研究證明,老年性癡呆(也稱阿爾茲海默病)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它首先與以下這些因素密切相關: 一,年齡,年紀越大越容易得病; 二,性別,女性患者比男性多; 三,受教育程度,越低越容易得病; 四,遺傳,家族成員中有得過類似疾病或其他神經系統退變性疾病的,遺傳的可能性會增加。

  近20年來的研究發現,高血壓、糖尿病、心髒病、高血脂、腦卒中、吸煙、酗酒、缺乏運動等傳統的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中年肥胖等,都是引發老年性癡呆的重要因素。 李焰生主任指出,雖然人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年齡、性別或遺傳背景,但積極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增加體育活動、戒煙,不僅能預防心髒病、腦卒中,還能相當程度地預防或減輕老年性癡呆帶來的危害。 因此,中老年人每年至少應進行一次體檢,及時了解自己的血壓、血糖、血脂水平。如果發現異常,必須及時治療。

  症狀哪些是早期信號?

  老年癡呆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認知、情感、精神及行為,它的發生和發展是逐漸進行的。如果老年癡呆發展到晚期,患者生活無法自理不僅會給本人帶來極大的痛苦,也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由於目前對中後期的老年癡呆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所以只有在疾病早期,甚至在沒有達到癡呆程度時就做到發現和識別,才能及時有效地延緩疾病的發展。 然而,老年癡呆在早期往往沒有特殊的生理表現,不加注意觀察很難早期發現。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癡呆的易發人群及其親屬,在生活中要多加留意。

  當老年人出現以下表現時就要引起重視,及時到神經科或精神科就診: 經常發生記憶障礙。比如忘記常用的電話號碼,出門忘帶鑰匙,經常忘記要找的東西,找不到自己日常擺放的物品,到超市後想不起要購買的物品等。 執行功能下降。比如老年人無法打理自己的退休工資或錢款,不能自己按時正確地服藥,不能獨立外出乘車,不能使用家庭常用的電器及工具,洗漱和穿著能力下降,無法順利完成簡單的家務活。

  空間時間的定向能力下降。比如,外出後迷路或找不到家。 其他能力的下降。如注意能力下降,表現為不能較好地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討論、無法完成需要高度注意力集中的工作、語言理解能力下降、計算能力下降、邏輯抽象能力差等。 情感障礙。約40%的老年性癡呆患者在早期會出現抑郁症狀,表現為經常不開心、情緒低落、焦慮、過度擔憂、緊張等。 精神行為異常。脾氣像變了一個人,出現古怪反常的舉止等。

  “老糊塗”都是正常表現?

  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大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記憶減退或反應遲鈍等,所以很多老年人及其家屬都會輕易地將這些表現誤認為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而不予以重視。但目前的科學研究認為,認知衰退並不一定是老年人的自然現象,很多被認為是正常的“老糊塗”恰恰就是老年癡呆症的早期表現。

  李焰生主任說,判斷老年人出現的記憶力減退是否屬於癡呆症的早期表現,有一個簡單實用的辦法,即首先看這些改變是否經常發生,還是偶爾出現。還要看這些改變是否影響了老年人的正常社會生活、職業或日常生活的能力。 如果發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或完成簡單家務事的能力比以前明顯下降,就要引起警惕。特別是當老人長時期心情不好或脾氣改變時,不要輕易地認為是家庭矛盾或心情失落所致,一定要及時就診,排除早期癡呆的可能。

  防治存在哪些誤區?

  就目前科學研究的證據而言,老年人做到“管住嘴、邁開腿、睡得香、多動腦、保持心情愉快”,是最有效的非藥物性防治癡呆症的方法。 李焰生主任強調,患者不要輕信什麼“功”、什麼“法”或什麼“偏方”能防治老年癡呆症。因為各種各樣所謂的“預防癡呆藥”、“補腦藥”等,都缺乏隨機對照試驗的證明,沒有科學的證據說明這些藥或保健品是有效的,患者切勿花費大量的“冤枉錢”。

  如果發現癡呆症的早期表現,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的神經科或精神科就診,以免到非專科就診而耽誤了病情或錯誤診斷。雖然目前的醫學水平還不能完全根治老年癡呆症,但卻能一定程度地延緩癡呆症的發生發展,因此患者和家屬應當對治療樹立起一種科學而理性的期望,而不要作出要麼“花再多錢也要看好病”、要麼“不能根治那就別治”的極端選擇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