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粳米有養胃生津之功,古方中每多用之。如《傷寒論》中的白虎湯、桃花湯及竹葉石膏湯等方皆用了粳米。
粳米是相對於籼米和糯米而言的。中國的大米主要可分為粳米、籼米和糯米三類。粳米是粳稻種仁,屬粳型非糯性稻米,主產於中國長江以北一帶稻區。從黏性程度上分,糯米黏性最強、籼米最弱,粳米居中,所以喜歡吃粳米的人最多。
現代研究認為粳米含澱粉、蛋白質、脂肪、鐵及B族維生素和多種有機酸、糖類、磷、鈣等營養成分。中醫認為粳米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有健脾養胃、止渴除煩、固腸止瀉之功。以粳米煮粥,可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強壯筋骨、和五髒、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被譽為“天下第一補人之物”。粳米粥制作簡易,服食方便,吸收快,不傷脾胃,老少鹹宜。
煮粥時,上面有一層濃滑如膏之物,稱為米油,也稱粥油,是補益填精上品,病人、產婦、老人及體弱者最宜食用。如單取此米油,加上少許食鹽空腹服下,效果更佳。古今還有許多以粳米配方治病之藥膳方。
粳米磨成粉,炒焦,每服5克,一日三次,輔治腹瀉。
粳米15克,炒黑,用水一杯煎服,輔治小兒吐乳。
粳米100克,人參3克(或黨參末30克),同煮粥,用冰糖調味食用,有益元氣、補五髒、生津液、抗衰老作用。適用於年老或病後體弱、久病羸瘦、食欲不振、五髒虛衰、心慌氣短、失眠健忘、勞傷虛損、慢性腹瀉等氣血虛弱、津液不足之病症。
粳米50克,黨參20克。先將粳米炒至黃黑色,再與黨參同煮粥,煮好後飲用粥湯。有補中氣、和脾胃、除煩渴、止洩瀉作用。適用於脾虛洩瀉、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症。
粳米100克,生黃芪30~60克,濃煎取汁,同煮粥,煮熟後加入紅糖適量,陳皮1克,再煮沸食用。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消腫利水作用。適用於中氣不足、內傷勞倦、體虛自汗、慢性腹瀉、年老或體弱浮腫等氣血不足之病症。陰虛火旺舌紅脈數者忌食。
粳米 100~150克,煮粥,煮至半熟時,加入茯苓粉100克同煮熟食用。有除濕健脾、消痰利尿作用,適用於肥人多痰、小便頻數或小便不利等症。
何首烏50~100克,濃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大棗3枚同煮粥,用冰糖調味食用。有補肝腎、延年益壽、養血作用。適用於肝腎虛損、頭暈耳鳴、頭發早白,以及老年人高血脂、血管硬化、血虛便秘等症。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