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一種非常讓人頭疼的疾病,很多人針對癌症設計了一些專門用來防癌抗癌的食譜。每天每種食物的攝取精確到了非常精准的地步。其實飲食防癌,最好不要這樣絕對。
抗癌食譜 不可絕對量化
每天500克蔬菜、600克谷類、5種水果、90克紅肉、6克食鹽…… 這是福州市李泰良老人收集多年的抗癌食譜。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癌症的重視,漸漸地出現了許多“數字式”抗癌食譜。
不吃什麼,而不是要吃什麼
“癌症是一個細胞增殖和凋亡的過程,飲食往往是一個誘發過程。”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腫瘤科主任歐陽學農主任醫師介紹說,約有1/3的癌症與飲食有關,主動控制攝食成分和改變飲食習慣,在抗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科學研究發現,高脂肪、高熱量飲食與乳腺癌發生呈正相關,可能與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膽囊癌的發生有關;肺癌病人常缺維生素A和硒;喉癌、口腔癌與吸煙、酗酒有關;甲狀腺癌與飲食中缺碘有關;鼻咽癌與飲食中亞硝胺污染有關;食物過硬、過於刺激性,或進食過快過燙,長此以往,易患食管癌;糖精攝入過多,可能是膀胱癌的發病因素之一;辛辣食品、高鹽飲食,會損傷胃黏膜,促使胃壁上的細胞萎縮,從而容易誘發癌變;霉變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黃曲霉素,是引起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
“因此,科學的‘飲食抗癌’,對人的健康有益無害。”歐陽學農說,“首要的是改變一些飲食習慣,不吃什麼,而不是要吃什麼。”
絕對量化 得其反
吃抗癌食物是否要精確到量?
防癌涉及遺傳、飲食、起居、心情、鍛煉等多個方面,飲食調理僅是其中之一,如果被飲食數字框死,而不結合個人生活方式、身高體重、年齡、日常消耗、個人體質等,反而可能“作繭自縛”。 防癌不是簡單的一串數字,再好的東西,也不能長期“絕對量化”地吃。想吃出健康,要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根據人不同的體質、性別、年齡等因素去辨證下方,講究的在一個時間段裡的營養的多樣化和均衡,如果只“千篇一律”地刻意追求幾個數字,反而會捨本逐末。而且,食物經常變化,有益抗癌。
美國斯坦福癌症研究院的科學家在近30年的調查研究中發現:“癌症發生”是一項長期的可逆性“工程”,在此“工程”之中,只要有段時間中斷,整個“癌工程”就得重新開始。因此,不斷改變食譜,品種盡可能多樣化,做到營養平衡,比例恰當,特別改掉固定不變的飲食習慣,吃“雜食”。
因此,食物經常變變反而更好,如果某種食物中有促使某人癌變的因素,換換食物,就會經常中斷“癌工程”。而強調某幾個數字,更多的是希望人們能夠達到一定強度,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也是為便於記憶和操作。事實上,比數字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觀念。就每天吃500克蔬菜而言,是在強化“多吃蔬菜有益健康”的觀念,正常人可根據環境和自身情況可以適當改變蔬菜量,可以是600克,也可以是400克。
抗癌食譜或有效果,但應個體化
研究發現,一些食物中的特殊成分可以有效阻止癌細胞的生長和繁殖。通過飲食抗癌是否有效?有多大效果?
“人體是一個復雜的機體,特定食物在人體消化後被吸收,其成分必然會發生變化,而且許多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恰恰是被人體吸收分解後才被激活。”歐陽學農說:“因此還沒有哪種試驗能證明食物的抗癌成分能發揮多少功效,更無法確定在某個特定人身上能有多大作用。但是,健康飲食有助於抗癌已經逐漸得到醫學界的認可。”
據介紹,食品中的營養成分和某些植物化學物質的介入,能增強人體自我修復和防范的能力,對致癌物質和促癌因子起到明顯抑制作用,從而阻斷癌細胞生長。比如多吃水果、蔬菜、干豆、全谷類食品、豆類及其制品,可以增加澱粉和纖維素的攝入量,從而降低結腸癌和直腸癌的患病幾率。
“因此,在臨床上每一位醫生都會對社會和百姓提出一些食物預防癌症的相關知識。”歐陽學農說,“但不能千篇一律,而且一旦有癌症高發因素,還是要及時到醫院確診,並在醫生的建議下調節飲食,不可自作主張。”
他解釋,特定食療對某些人有效,但針對另外一個人,也許適得其反。比如蛋白粉、雪蛤、胎盤粉等雌激素替代品可抗衰老,但卻容易導致乳腺癌,有乳腺癌高發因素的人應少吃。比如,豆類對腸道有好處,卻可加重腎髒負擔,腎癌病人不宜多吃……
“要想防癌,抗癌食譜最好個體化。”歐陽學農說。
怎樣才能證明食物抗癌
在食品領域,如果動物實驗證明一種成分能夠致癌,那麼就足以判處這種成分“死刑”。但是要證明一種食物成分有助健康,動物實驗只是非常初步的結論。
如果說某種食品有抗癌效果,就必然要減少別的食物攝取量。而其他那些食物帶來的益處必然減弱,對整體健康而言,這樣過於單一的食品可能是不利的。
很多人都聽過綠茶防癌的說法。2004年,有人向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這樣的認證:“每天飲用四十盎司的綠茶可以減輕一些癌症的發生風險。”他們提交了各種學術期刊上的大量研究論文來支持“綠茶防癌”。在許多人看來,那些論文已經足夠“權威”、足夠“大量”來證明第一句話了。FDA在審查了所有的這些證據之後,結論是只有非常有限的可信證據支持綠茶對於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而證明綠茶對其他癌症也有預防作用的證據都不夠可靠。
所以,FDA最後同意廠家可以使用的表述是“一項微弱並且有限的研究沒有顯示喝綠茶能降低前列腺癌的發生風險,但是另一項微弱並且有限的研究顯示能夠降低這一風險。基於這些研究,FDA認為綠茶不大可能降低前列腺癌的發生風險”。對於乳腺癌的表述也大致如此。如果廠家改變上述完整表述的意思,或者選擇性地使用“科學研究”來推銷產品,那麼就會受到FDA的追究。
生活中哪些飲食習慣有益癌症預防
吃肉不要過多,因肉中脂肪含量高,可以多吃些魚、蝦以滿足機體對蛋白質的需求;
鹹菜、鹹肉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亞硝酸鹽,應少吃;
發霉的米、面、花生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黃曲霉素,一旦發現,應棄之不吃;
做米飯、煮粥之前要把米淘洗干淨,以減少霉變對身體的損害;
經常煎炸食物會加大廚房的污染,使人易得肺癌;
多吃澱粉類食物。比如谷類、豆類、植物類根莖食物,而且加工越少越好,因為食物中的澱粉有預防結腸癌和直腸癌的作用;
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鮮棗、紅薯等;
熏烤的魚、肉、香腸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煙焦油,應少吃。炒菜時油不要放得太多,研究表明,乳腺癌、大腸癌、卵巢癌的發生都與脂肪攝入太多有關;
別圖便宜買不新鮮或腐爛的蔬菜和水果。
此外,吃飯的時候應細嚼慢咽。細嚼慢咽不僅僅能可以有效防止過熱的食物燙傷食道、胃粘膜,它還可以有效防治癌症。人們在咀嚼的過程中可以產生氧化酶和過氧化酶等唾液酶,在致癌物質進入人體時,這些唾液酶就可以把它們殺死。
類胡蘿卜素與人體健康
類胡蘿卜素屬脂溶性質,是一組存在於蔬菜、水果中的色素,呈現黃色、桔黃色、紅色,是四萜類化合物,至目前為止約有600多種,約有十分之一是維生素A原,其中最重要的是β胡蘿卜素,它常與葉綠素並存。除β-胡蘿卜素外,還有α-胡蘿卜素、γ胡蘿卜素和隱黃素(又名3—羟基—β—胡蘿卜素)也屬於維生素A原;還有一些類胡蘿卜素,它們不能分解形成維生素A,如番茄紅素、玉米黃質、葉黃素、辣椒紅素。它們都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其健康效應來自於普遍具有的強抗氧化能力。
β-胡蘿卜素
β-胡蘿卜素在體內轉化為1/6VA,是重要的VA原,也是體內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維生素,具有VA的活性,在體內發揮VA的重要生理功能。β-胡蘿卜素抗氧化機制在於與自由基反應,生成環氧類胡蘿卜素,然後再分裂為穩定的醛類和酮類,從而達到清除自由基的目的。體外實驗證明β-胡蘿卜素對FeCl3,K3CrO8誘發的脂質過氧化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動物實驗發現β-胡蘿卜素有抑制化學致癌物致癌,增強巨噬細胞功能和預防白內障的作用。其它類胡蘿卜素體內效價較低。
美國、日本、伊朗以及我國華北地區等地進行的流行性病學研究發現,食管癌的發生與維生素A攝取不足有關,補充β-胡蘿卜素或吃含胡蘿卜素豐富的食物可以大大降低上皮癌的發病率;我國專家董國賢等對沈陽地區惡性腫瘤患者581人和健康成人515人,測定了血中β-胡蘿卜素的含量,結果發現腫瘤組病人含β-胡蘿卜素平均為66.16微克/100毫升,健康對照組平均含量為75.37微克/100毫升,有顯著性差異,特別是男性更明顯。從腫瘤所患的部位看,肺癌、胃癌、惡性淋巴瘤病人體內β-胡蘿卜素比健康人明顯低很多。
哪些食物富含β-胡蘿卜素呢?以綠色、黃色和紅色蔬果含量較多。如菠菜、韭菜、油菜、小白菜、雪裡蕻、生菜、西蘭花、紅心薯、番茄、紅綠柿子椒、苜蓿、苋菜、芥菜等以及芒果、沙棘、枸杞、哈蜜瓜、帶皮蘋果等。
番茄紅素
番茄紅素不具有VA的生物活性,在體內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來供給,是一種天然色素。番茄紅素是類胡蘿卜素中最強的抗氧化劑,易於吸收、代謝和利用,是人體血清中濃度最高的類胡蘿卜素,約占人體血清中類胡蘿卜素的50%。增加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可防護大分子如脂類、蛋白質、DNA的氧化損傷,從而防止動脈硬化和癌症的發生和發展。
番茄紅素具有獨特的長鏈分子結構,比其他類胡蘿卜素多13個雙鍵。因此,使其具有強有力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較高的抗氧化能力,比β-胡蘿卜素、VE有更強的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番茄紅素﹥α-胡蘿卜素﹥β-隱黃質﹥玉米黃素=β-胡蘿卜素﹥葉黃素。動物實驗表明,番茄紅素10mg/kg體重可明顯降低脂類和蛋白質氧化。在多中心病例和對照研究評價脂肪組織抗氧化狀態和急性心肌梗死關系時發現,血中番茄紅素低者,冠心病的危險性和死亡率高。
國外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在研究伊郎男子的膳食攝入情況及生活方式與食管癌的關系時發現,每周至少吃1次番茄者食管癌的危險明顯下降40%。在意大利胃癌低發區與高發區對照研究中發現,高番茄消費人群的胃癌危險性顯著下降。同樣在意大利,以食用番茄方式觀察了攝入大量番茄紅素預防消化道癌的作用,在控制年齡、性別等混雜因素後,發現高番茄紅素攝入與口腔癌、咽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和直腸癌呈顯著性相關。美國對14000名男性進行了6年隨訪研究發現,每周食用5次以上番茄者患前列腺癌的危險性明顯下降。在對美國醫務人員的隨訪研究中也證實,攝入能提供大量番茄紅素的番茄及其制品與前列腺癌危險性呈負相關,與番茄醬攝入量呈十分顯著性負相關,其次為番茄和比薩餅,與番茄汁無關,這可能是未經加工的番茄汁中番茄紅素的生物利用率太低。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番茄紅素與宮頸癌、乳腺癌或肺癌沒有明顯的聯系。這也許說明,番茄紅素可能在降低癌危險性方面具有某些器官的特異性作用。
番茄紅素主要來自於番茄及其制品,番茄醬的生物利用率高於新鮮番茄。其含量與顏色有關,紅顏色的含量高達50mg/kg,而黃的只有5 mg /kg。番茄紅素在自然界的分布較窄,除番茄外,西瓜、木瓜、番石榴、粉紅色葡萄、柚、苦瓜籽也含有番茄紅素。目前世界上番茄紅素的開發主要是從植物番茄中提取和化學合成。化學合成品與天然物具有同樣的抗氧化效應。
葉黃素和玉米黃質
是兩種重要的類胡蘿卜素。葉黃素是眼睛視網膜和晶狀體不可缺少的類胡蘿卜素,玉米黃質是葉黃素的異構體。由於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具有特異的高度聚集於特定的眼部組織中,因此它們對維持眼睛健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增加膳食中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攝入量可降低年齡相關性黃斑性變性和白內障患病風險。《美國醫學會雜志》刊登的一項多中心聯合眼疾研究表明,類胡蘿卜素攝入量較高時,老年性黃斑病變性的患病風險較低,而在類胡蘿卜素中以葉黃素和玉米黃質表現最為突出。同樣也有研究證明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有助於降低白內障的風險。
一系列的實驗表明,膳食中攝入充足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可提高這些物質在血液和視網膜中的濃度,從而降低患黃斑性變性和白內障的的風險。
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最豐富的食物來源是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芥藍(綠葉甘藍);其次是卷心菜、豌豆、玉米和莴苣;再次如菜豆、胡蘿卜、柑橘;蛋黃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有效來源,雖然蛋黃中含量不高,但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
我們的膳食是一個混合膳食,除以上幾種以外,還有些物質體內都在發揮作用。在預防許多種慢性退行性疾病中,多攝取植物性食物,特別是有色蔬菜和水果、豆類及堅果類等食品,對增加體內抗氧化物質的量、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體高機體免疫力、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所以每個人的癌症也是有區別的,對於癌症飲食,大家還是不要那麼苛求標准哦!(文章原載於《大眾健康》,刊期:2012 第5期,作者:吳志,黃連珍,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