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健康飲食 >> 食物百科

過節飲食切忌:魚肉葷腥不離口 粗糧主食吃得少

  原標題:魚肉葷腥不離口 粗糧主食吃得少

  即使過節餐桌上肉食比較多,一日三餐也應以谷物為主,多喝開水,多吃蔬果

  醫學指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潘錦瑤

  逢年過節,大魚大肉大快朵頤,很多人幾乎是頓頓不離葷腥。吃的時候光顧著嘴巴了,但吃完又覺得太油膩,甚至出現腹脹等不適症狀。如何適當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還能保持身體健康?過年該如何合理飲食養生?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潘錦瑤支招——

  

過節飲食切忌:魚肉葷腥不離口 粗糧主食吃得少

  過節飲食均衡切莫忘

  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餐桌上的飯菜都很豐盛,即使在外下館子,不少人也幾乎頓頓離不開魚肉葷腥。吃時痛快,但吃多幾餐之後,不少人卻出現疲勞倦怠、上腹部飽脹不適、呃逆不止等症狀。為什麼會這樣?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潘錦瑤認為,究其原因,都是大魚大肉等葷腥之物吃得太多,高脂肪、高蛋白等攝入太多惹的禍。

  她引用《黃帝內經》指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沒有一種食物能提供給成人全部的營養素,只有平衡膳食才能滿足成人正常生理所需要的熱能和全部營養素,並合理地消化吸收及利用,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即使過節餐桌上肉食比較多,日常飲食也應當以谷物為主,吃肉莫多過吃谷類,也就是說,動物性食物不應超過植物性食物。

  主食不可少 粗糧不可忘

  提醒歸提醒,每年春節期間,一時貪嘴吃多了油膩食物出現食滯、便秘等不適的人向來不少。該如何消食解膩?潘錦瑤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主食不可少,粗糧不可忘。粗糧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它參與脂肪、蛋白質的代謝過程,使其完全氧化,減少有毒產物的生成,還為人體提供膳食纖維。因此,建議大家在吃肉類等其他各種美味的同時,別忘記吃主食。主食可以谷類粗糧為主,適量增加玉米、燕麥等成分。

  2.多喝開水。可以加快胃腸道代謝,減輕大量肉類食物和酒對肝髒的危害。如果嫌開水沒有味道,喝些淡茶水也可以清除胃腸道的油膩,使胃腸道盡快恢復到正常水平。

  3.多吃蔬果。比如蘿卜、芹菜等新鮮蔬菜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幫助解油膩、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而對於因飲食太雜導致上火、便秘的人,不妨吃些香蕉,以助清熱、解毒和潤腸。想解膩也可嘗試吃點木瓜。因木瓜中含有蛋白酶,它對肉類有很強的軟化作用;可將肉類與木瓜同炖,不但口感、味道好,而且解油膩。

  4.飲用混合果蔬汁。可根據個人的愛好,找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混合打汁喝,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保持體內環境清潔。在一頓豐盛的飯後適當飲用一些果蔬汁,有助於解酒、消食和解膩。

  血脂高者多喝粥

  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治療時更要以調理脾胃功能為基礎,食不可過飽,即使過節,也盡量每餐吃7~8分飽即可。大魚大肉吃多了,可多喝點粥和湯清清腸胃。比如用些新鮮的綠葉蔬菜和小米熬成粥,或是喝些清淡的蔬菜湯,這些湯湯水水都具有良好的“清火”解膩作用,可讓過節期間不少人已經“不堪重負”的胃腸道得到適當的休息調整。

  而對於向來血脂比較高的人群,春節期間更需要避免吃太多魚肉葷腥、肥甘厚味。潘錦瑤指出,血脂偏高的人多為痰濕體質,痰濕往往阻礙人體氣化,氣化失常影響脾胃則導致腹脹。血脂高的人若因暴食導致腹部脹滿的,更應多喝粥,並可適當在粥中加入砂仁、獨角金、麥芽、山楂等食材來緩解食滯。

  食療:山楂煲粥泡茶助消化

  山楂能消食,很多人都知道。現代營養學研究還發現,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鐵、有機酸、果膠等成分,不但有助緩解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還具有降血脂、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嘗試用它來泡茶或煲湯,特別是肥胖血脂高的人群更適合多用山楂煲湯、煮水或泡茶飲。有興趣的朋友,早餐不妨試一試用山楂、瑤柱和粳米、瘦肉一道煲粥喝,既清淡美味,又能去脂消食。而如果中午吃得太飽,過午要出門與長輩、領導、同事拜年敘談之前,可沖上一杯“山楂、炒麥芽、白術紅棗茶”以助提神和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

  另外,春節期間,很多人一日可能都不止吃三餐。從養生的角度來看,這段時間飲食該如何搭配?潘錦瑤認為,清淡應是最主要的原則。比如:

  早餐:可准備一盆香甜的水果沙拉和一碗燕麥片加一只白水煮雞蛋補充蛋白質,這樣搭配營養既豐富,又不過於油膩。當然,出門前別忘了喝一大杯溫開水。

  午餐:對於無肉不歡、過節肉吃得較多的人,可適當吃點西芹,以助緩解過食肉類等引起的疲勞倦怠、上腹部飽脹不適等症狀。

  晚餐:除了主食和新鮮蔬菜之外,可適當煲點湯水喝。比如可用猴頭菇隔水蒸雞,隔水蒸出來的湯與炖鍋煲出來的雞湯相比更清淡不油膩,而且猴頭菇可以滋陰養胃,改善消化。(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黃月星、韓棉梅)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