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生長,陽氣初生,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季節,體內的精、氣、神也在此時復蘇。怎樣的飲食方案,才能在日常飲食中達到養生之效?且聽中醫專家為你支招。
“按中醫理論,春天是肝主令之時,所以此時養生,首要養肝。”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三腫瘤科主任林麗珠告訴記者,肝與脾互為母子關系,健肝先健脾,因此春季的飲食養生以養肝健脾為大原則。加上春天天氣濕氣重,易困脾,所以更應少吃濕、滯食物。
不同體質,方案各異
同樣養肝健脾,不同體質也有不同食療方案:普通人是健脾祛濕為主,而脾虛較重的人,則需要健脾益氣。
林麗珠說,春天人們容易出現春困、腿重等症狀,這其實就是“濕”的一種表現。要祛濕,可用荷葉煲湯,也可在湯水中加入藿香、苡米、雲苓等,每周 1—2次,以達健脾祛濕之效。水蛇苡米湯、苦瓜芥菜豬骨湯、馬齒苋兔肉湯或蓮子杏仁露皆有此功效,推薦日常食用。
若經常感覺疲勞、拉肚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容易感冒,這些是脾虛較重的表現,則可在煲湯時適當加入淮山、黨參、北芪等藥材,以健脾益氣。黨參雲苓煲雞則適合此類脾虛之人。
此外,肝火旺盛的人,則應著重疏肝,可用柴胡、白芍、黃芩、蛇舌草、車前草等煲水飲用。肝病患者,包括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春天更應注意養肝。保持心情舒暢之余,采用疏肝健脾的食療方案,如雞骨草鲫魚湯、金針木耳田雞湯,忌食煎炸、燥熱、肥膩難消化的食物。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