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醫學家經過調查發現,許多人到中年的男性,常會出現消沉頹廢、郁郁寡歡等不良心理狀態,而自己又矢口否認,這種心理狀態被稱之為“灰色心理”。
“灰色心理”如得不到及時防治,不但影響工作和生活,還會損害身體健康。
“灰色心理”的發生,源於生理和心理兩方面。他說,我國有個35歲現象,即在35歲至45歲之間是“多事之秋”,身體和心理都有“內憂外患”的壓力。
工作和生活都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就是在這種夾擊之下,中年男性易呈現灰色心理的症狀。由於身體上由生長旺盛期進入緩慢衰退期,在年輕人的沖擊下,即使身體上沒有大毛病,但也易感到“力不從心”;而上有比他們更有經驗的領導或前輩,也使得他們上升空間受到制約。
心理方面,幾十年熟悉的工作,定型的生活環境,又極易使人產生枯燥、乏味之感。這種情況下,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婚姻問題。
要減輕這種病態的心理,趙劭祎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讓工作和生活有序地豐富起來,包括與家人之間的有效溝通,對工作和健身作好規劃,把以前的興趣恢復起來,帶動家人和朋友一起充實到生活中去,這對改善灰色情緒和灰色心理,培養積極心態很有益。
適當變換環境是必要的,可以產生新的活力,恢復新的潛能,使自己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如外出旅游一段時間,到子女或親戚家小住等。
我們還可以使用一些專業的解壓技能,比如冥想,反省等。“現代社會太躁動,人們往往容易忘記自己,所以常常自省這對擺脫困境、擺脫灰色情緒很重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