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不論什麼都要說個“恕我直言”;肯尼迪的女兒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曾一連說了142個“你知道”。不論貧富貴賤、文化素養高低,口頭禅就像黏在人嘴邊的膏藥,甩也甩不掉。
那麼,口頭禅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人一旦有了這個習慣,就像上瘾一樣,往往脫口而出,不能自制?
在IT公司工作的周松,最愛說的口頭禅就是“給力”,這可是今年南非世界杯後最流行的口頭禅。打游戲順利通關,周松不自覺地就歡呼一聲“給力”,失敗了,則蔫蔫地嘟囔一句“真不給力”。同事借他一支筆、替他帶份飯,他都統統用“給力”兩字來回答。
“給力”本來指的是“帶勁、精彩、很棒”,當問他為什麼愛說“給力”時,他的回答是:“不為什麼,簡單,用起來順口呗,而且表達意思特別給力!”與周松不同的是,同是從事IT工作的雪峰卻總愛將“郁悶”、“隨便”掛在嘴邊,有時本來是件好事,卻往往被他的“郁悶”一詞改變了意思。
有調查顯示,目前的白領階層,四成以上都將“郁悶”掛在嘴邊。日前《生命時報》聯合新浪網健康頻道,涉及國內十幾個大城市人口參與的調查顯示,國人最愛說的“十大口頭禅”,按排名分別是:“隨便”(10.5%)、“神經病”或“有病啊”(8.1%)、“不知道”(7.2%)、髒話一類(6.7%)、“郁悶”(6.5%)、“我暈”(5.6%)、“無聊”(5.5%)、“不是吧?”或“真的假的?”(4.8%)、“挺好的”(4.6%)、“沒意思”(4.6%)。
其實“隨便”一詞不僅中國人說得多,美國人也最愛說。美國曾進行過一項調查,結果是“Whatever”,相當於漢語中的“隨便”或“無所謂”這個詞,當選為美國人說得最多,但最讓人討厭的口頭禅。排在後面幾位的還有“你知道”、“總之”、“這就是事實”、“到頭來”等等。
口頭禅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人一旦有了這個習慣,就像上瘾一樣,往往脫口而出,不能自制?“其實,口頭禅本來是個貶義詞。”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指出,它原指一些沒得道的和尚,常把一些玄而又玄的禅語掛在嘴邊,裝作好像得道了的樣子。在現代社會,它也應該包含一定的貶義。“口頭禅不僅讓語言變得啰嗦,更重要的是,有些口頭禅背後隱藏著一定的心理問題。”
生活中,負面以及中性的口頭禅占絕大部分,積極向上的口頭禅所占比例較少。
消極的口頭禅對於個人來說,也許能達到一種心理宣洩的作用,比如說一句“有病”或“沒意思”、“郁悶”,心裡會舒服很多。但這些負面口頭禅帶有很強的心理暗示作用,會影響身邊人的情緒。
而中性的口頭禅,比如“隨便”、“不知道”等,王國榮認為,其實反映的也是放棄自我選擇、消極拒絕等心態。喜歡說“隨便”的人,往往是愛隨大流、不能為自己做主的人。
“隨便”隱藏著“錯了別怪我,和我沒關系”這樣推卸責任的潛台詞。不管別人問什麼,都先回答“不知道”,同樣是缺乏責任感的表現。還有些中性的口頭禅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比如“然後”、“嗯”、“這樣”等,專家建議,能不說最好別說,真正好的語言是干淨、符合邏輯、准確、客觀的,加進瑣碎的東西,不僅讓人聽了不舒服,也是對語言的污染。
“你可以嘗試換一種積極的口頭禅,其實就是換了種心態。”首都師范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說,比如“太棒了”或者“給力”這樣的流行語,還有前兩年韓劇《加油,金三順》流行過後,不少人把“加油”兩個字當成了口頭禅,這些都有利於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因為人在表揚他人時,內心的欣賞情緒會被他人感覺到,用同樣的情緒來回報。
心理專家建議,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身邊的人,自己有哪些口頭禅,然後把它們記在紙上,有意識地分析哪些出現頻率最高,哪些讓人聽了不舒服,哪些對自己有消極影響。不好的口頭禅,要一點點減少說的次數,今天10次,明天8次,最終將它們從生活中驅逐出去。
(責任編輯:龔艷麗 實習編輯:練麗特)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