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恐高症就是怕高,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怕高並不一定就是恐高症,怕高更多的是來自與生俱來的自我防御機制,對生活和身體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不一定非的治療。
怕高並非恐高症。
怕高更多地來自與生俱來的自我防御機制,怕高並非就是恐高症。若你躺在高層建築屋內的床上,沒有親眼目睹窗外的一切,而出現不安全感、驚恐萬分,那就不正常了。這種對高處產生的過分恐懼的情緒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符,明知自己恐怖過度,卻無法控制才可能是恐高症。
專家指出,恐高症屬於可治療的疾病。但如果對工作和生活影響不大,不一定非得治療。目前認為行為療法和系統性脫敏療法是有效的方法。通過系統性脫敏療法讓患者慢慢感知,並逐漸適應進行自我治療。采用逐步嘗試的方式進行鍛煉,最初在1米高,逐漸2米、3米……當產生了不懼怕的心理時,就會有足夠的承受能力。
專家特別提醒,“恐高”的人切記不要到特別高的地方練習膽量,挑戰自我,如若出現眩暈症狀會使身體失去平衡,產生危險。循序漸進地適應,並逐漸克服恐懼心理,才是正確的治療方式。
讓患者學會通過系統脫敏法進行自我治療。目的在於消除恐怖刺激物與恐怖反應的條件性聯系,並對抗回避反應。
系統脫敏可通過默想(想象)脫敏或情境脫敏來實施。默想脫敏是在心裡想象引起恐怖的事物或情境,以此代替引起恐怖的實際事物或情境的呈現或展示。
1、將能引起自己恐怖的事物或情境就可以根據其刺激的強烈,即根據它們引起恐怖的嚴重程度,由低到高的逐級進行分類。
2、舒適的坐在沙發上或躺在床上,微閉雙眼,想象引起較弱恐怖的最弱刺激,同時放松全身肌肉,直到恐怖感接近消失。
3、由低到高逐級想象引起較強、更恐怖的較嚴重、更嚴重刺激,同時配合肌肉放松,以逐漸增強對恐怖刺激的耐受性,直至恐怖反應完全消失為止。
它是鼓勵求治者直接接觸引致恐懼的情景,堅持到緊張感覺消失的一種快速行為治療法。
當自己在反復的恐懼刺激下,即使求治者會因為恐懼而出現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面色發白、四肢發冷等反應。但其擔心的可怕後果卻沒有發生,那麼這樣的恐懼也就逐漸消退了。
或者把求治者直接帶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經過實際體驗,使其相信真的沒有導致自己想象的後果的發生,恐懼症狀自然也就慢慢消除了。
啟發恐懼症上班族想象他正處在一個相當的高度且該高度還在上升。想象的初始引起強烈恐懼,但在長時間誘導過程中這種情緒逐漸消退、消失。
嚴格的說並無一種消除恐懼情緒的藥物,但抗焦慮藥物和普萘洛爾等,對恐懼症軀體症狀效果很好,能消除自主神經反應、減輕警醒水平。
人體負責控制平衡的要素——視覺、內耳和肌肉,通過活動才能正常運轉,假如上班族終日坐著不動,眼睛只盯著電腦等物體,人體的平衡功能就會衰退。
所以,多參加各種運動是一種好辦法。現在,很多上班族都選擇健身房、運動場和游樂場,作為自己消減壓力的好去處。
恐高症上班族,就更需要多參與運動。假如你發現有輕微後天恐高症狀,不妨多挑戰自己,通過攀高俯視等行為,情況會有所改善。
沒有好身體,干什麼都困難,治療恐高症也需要好身體,多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魄,才能讓平衡系統正常工作。可以通過走獨木橋、翻筋斗、跳躍、轉圈等簡便易行的方法訓練身體定向能力。
我們站在非常高的建築物上面,再往下看的時候,距離會很遠,這會導致看到的物體縮小的幅度很大,這種視覺效果就會與平時看的景象完全不同,這種信息上的缺失就會導致恐懼。
我們用眼睛看各種事物,距離感必須有參照物來衡量。當從高處看東西,往遠處沒有有效的參照物作為參考,只能向下方看,而下方的遠距離景象是我們平時很少見的,因此,產生了恐懼感。
比如我們站在大廈頂層的平台上,從大廈邊緣往前看,我們會看到大廈的邊界突然消失,這樣會對大腦的判斷產生困擾,相反,如果是一條公路,一直延伸到遠處消失,就不會讓人害怕。
有很多人一直住在平房或低樓層房屋裡,幾乎沒有到高處去的經歷,一旦到高處去以後,平時習慣的平衡系統徹底崩潰,大腦無法准確定位,隨之出現了眩暈和恐高症狀。
不少跡象顯示,現代人的恐高症狀與當今社會發展有關。科學家指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使人們的定向障礙越來越嚴重,眩暈也變得更普遍。我們的城市可以說每分每秒都對人們的視覺和空間感覺提出挑戰:大型購物中心、超級市場和摩天大樓隨處可見。近幾年來,城市中的高樓越來越多,無論晝夜都強烈反光的建築物玻璃幕牆……現代化都市氛圍越來越濃,隨之而來的恐高症患者越來越多。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