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近年來已逐漸成為社會、學校和家長三方關注的新焦點。學生們的想法在信息社會裡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新,而與此相對的卻是學校相關教育的明顯滯後。2000年9月,上海率先在全市約400多所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開設了“心理輔導活動課”,嘗試實行學生心理健康“自助”。實驗運行半年多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上海市教委德育處的張志剛老師介紹說,在實行試點的學校,每個學生都會拿到一本《心理健康自助手冊》。《手冊》分小學、初中和高中3種,根據不同的年齡特征,設置各種輔導活動,如談話、游戲、唱歌、繪畫等。心理輔導活動課就是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裡學會培養健康積極的自我感,發展人際(與老師、同學、父母、社會人)交往的能力,提高承受並克服挫折的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主動地為自己“減負”。
最近,上海市教委對28所中學的5000名學生作了一次有關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9%的學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後感到輕松了許多;95%的學生對該課程表示有興趣;喜歡心理老師的學生占68%;另外還有54%的學生表示在心理輔導活動課中得到了很大的幫助。
除了在學生中取得良好效果外,心理輔導課的另一重要成效是,它幫助教師形成了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共識。不少接受了系統培訓的教師表示,心理輔導課不是簡單的心理健康知識傳授課,也不是傳統的政治課或德育活動課,教師的工作不是要使教學內容如何主題明確、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而是要運用智慧來設計情景、營造氛圍,讓學生切身感受和體會健康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各項指標,輔導課對教師提出了一個高要求,使教師不再當一個居高臨下的指揮者,而是一個平等的共同的參與者。
據悉,目前上海已在中小學全面開設了心理輔導活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