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您现在的位置: 天天健康網 >> 健康生活 >  >> 心理健康 >> 人群心理 >> 兒童心理

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暑假到了,全國各地各種名目的學習班和補習班火爆起來,為了孩子成才,家長不惜花大價錢給孩子報班,少則一個,多則四五個。這樣大力投資智力教育,孩子果真能成才嗎?中國青少年的自殺比例在自殺人群中最高,這是否意味著注重智力教育的同時兒童心理教育的嚴重缺失?帶著這些疑問,筆者采訪了中國兒童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理事,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大科主任鄭毅教授。
 
    筆者:家長越來越捨得在教育上投資,即使假期孩子們也要參加各種補習班,這樣做真能使孩子成才嗎?
   
    鄭毅: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以為要成才,智力是最重要的。其實不然,孩子成才,除了軀體健康、智力開發以外,培養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心理防御方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要。國外權威機構對“天才兒童”的定義第一點是“智力正常”,而不是“智力超常”,因為真正成才是智力水平、創造性、適應能力、組織能力、克服困難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智力只是其中一部分。智商高,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很多大學生自殺案例也說明了這一點。
   
    過於超前的教育,孩子不但無法接受,還會成為不良刺激,造成孩子覺得上學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出現厭學傾向,這是不正常的。
   
    筆者:相比智力投資,從家長到社會對心理健康的投入確實很不夠。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誰應該為此負責?
   
    鄭毅:家庭教育是第一原因,家長缺乏科學的兒童心理健康知識。我們所鼓勵的早期干預,是根據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重視關鍵期,即敏感期的教育,比如在社會規范敏感期,教孩子懂規矩。但家長恰恰忽視了敏感期教育,以為孩子小,懂社會規范是大人的事情,就導致孩子不懂規矩,以自己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差。長大以後,如果遇到困難很可能出現極端反應,或者遇事退縮,或者出現攻擊性行為。
   
    媒體也負有責任。缺乏正確引導,大炒智力開發,神童、天才兒童的報道,速記、速算等學習方法的大力推薦,用個別的例子把大多數人引入誤區。
   
    社會的科普宣傳也不到位。國外心理健康的書籍都是大科學家寫的,很有價值,而中國就少有大科學家寫科普讀物,非心理健康專業的人寫的讀物又不系統。
   
    中國有4億兒童,目前心理健康方面的專家卻不足100人,同時還存在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大醫院的心理門診,十幾元就可以掛一個專家號,而去醫院咨詢的人,遠遠少於去那些收費昂貴又不是心理專家開的小診所。這說明目前市場不規范,同時人們觀念還沒有扭轉,覺得看心理醫生是見不得人的事。
   
    筆者:過去我國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確實不夠,但是近幾年也有了一定好轉。要建設良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應該從哪個方面做起?
   
    鄭毅:我國近幾年接受了國際上“全面健康”的概念,認為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等都健康才是健康的人,規定各個醫院都要有心理門診,三級甲等以上的醫院都要有心理科,現在這些硬性機構基本有了。
   
    心理健康要以預防為主,媒體應該通過各種正確的渠道宣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比如在初中生訂閱的報紙雜志上,在《小學生報》上,正確地介紹心理健康知識,至少提供給大家一個正確的就醫渠道,不能把問題耽誤了。教育管理部門可以請專家做顧問,甚至制定硬性規定,比如各個學校都要有心理醫生,至於缺乏相關人才就是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重要的是先有這個意識。另外,父母應該多學習兒童心理健康知識,尤其是最基本的知識。
筆者:心理健康聽起來比較抽象,是否檢測起來有很大難度?治療方法是什麼?
   
    鄭毅:檢測心理是否健康並不難,就像不同年齡段都有一個大致的身體指標一樣,心理健康也有。家長只需要做幾個題,對照一下孩子的情況即可。
   
    一般采取綜合治療。如果問題是急性的,開導一下,幾天就好了。如果是慢性的,要采用藥物、心理、家庭和學校的綜合治療,同時要注意防止病情反復,這一點非專業醫生開的小診所就很難做到。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