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題為《視線恐怖症 纏了她17年》的報道見報後,受到了讀者的廣泛關注。很多讀者打來了咨詢電話,有的表示自己也有同樣的病症,有的講述了自己社交時的心理困惑、還有的家長察覺到孩子有一些心理問題甚為憂心。其實,這些都是社交恐懼的一種表現,對此,第四軍醫大學心理學教研室施旺紅教授認為,面對心理疾患,最重要的是敢於正視它,然後積極地進行治療調節,這樣才能讓心靈重獲陽光。
■溺愛孩子也會導致不良心理產生
患者表現:自閉 自卑 怕見人
病例介紹:王女士的兒子今年20歲,正讀大二,但性格內向、自尊心特強、處事謹小慎微。以前,大家都誇他是個乖孩子。現在,他總以為別人時刻都在注意他、評價他,擔心自己會出什麼差錯,讓人瞧不起,而且還很自卑,經常自責。父母想跟其溝通,他表現得又很自閉,不願與家長交流。一次,親戚說他跟女孩一樣,怎麼不愛說話。此後,他見人就躲閃,有人與他聊天,他就面紅耳赤、語無倫次,最後發展成見人就害怕。
專家解析:社交恐怖症通常起病於青少年期,男女都可能出現。青少年渴望友誼,希望廣交朋友,但有些青少年一到具體交往時,如找人交談、或者別人與自己打交道,就會出現恐懼反應。表現為不敢見人,遇生人面紅耳赤,神經處於一種非常緊張的狀態,這就是社交恐怖症。它往往會泛化,嚴重者拒絕與任何人發生社交關系,把自己孤立起來,會給日常工作學習造成極大障礙。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佛洛伊德也強調,童年對於人心理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過分關注和溺愛孩子,也會造成孩子不良心理的形成。因此,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關乎著他們的未來。而作為家長,應隨時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並積極針對他們出現的心理疾患給予開導或排遣,必要時還要走進心理門診,配合醫生的治療。
■釋放壓力學會交友和溝通
患者表現:疑心 自卑 不敢和陌生人說話
病例介紹:劉先生今年快40歲了,因小的時候其父母經常吵架,所以他自小總感覺街坊鄰居都在嘲笑他,於是非常自卑,也沒有好朋友。現在的他,盡管已人到中年,但仍不敢與陌生人說話。多年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毛病”,卻一直突破不了自己的這個心理障礙。另外,他感覺自己從來都是真心實意地對待他人,可是總覺得別人會誤解自己,因此身邊始終沒有一個能真正談心的朋友。
專家解析:劉先生的表現是比較典型的社交恐怖症,而這一陰影又是在其幼年時埋下的,時間較久,治療也更不易。社交恐怖症患者總是擔心會在別人面前出丑,在參加任何社交聚會之前,他們都會感到極度焦慮,還會想象自己如何在別人面前出丑。當他們真的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會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說不出一句話。當聚會結束以後,他們會一遍一遍地在腦子裡重溫所有尴尬的鏡頭,回顧自己的行為或想象自己應該怎麼做才正確。
在現代的處世態度上,“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幾乎成了社交領域中不成文的信條——這雖然與現在社會信任危機的存在有關,但從心理學角度解釋,要敢於和陌生人說話,廣交朋友,才是對人心理健康有益的舉動。因此,為了我們的心理健康,從小就應廣交朋友,待交往深入後彼此還可以袒露心聲,這也是釋放心理壓力的最好途徑。
■成長途中男人哭吧不是罪
患者表現:憂郁 傷感 時常想哭
病例介紹:今年35歲的馬先生,在高新一家合資企業工作,工作也很出色,但他總是感到壓力很大,一個人獨處時,時常有一種想哭的憂傷。雖然他覺得男人應該堅強,而且他在工作中也是這樣做的,但那種莫名的傷感總是如影隨形、難以排遣。
專家解析:現代社會競爭的加劇,讓很多都市白領都感到身邊有一種無形的壓力,而且這種壓力往往無處排遣,特別是男性,在面對壓力時,只能默默承受,世俗的觀念甚至“剝奪”了男人哭的權利。事實上,這種久壓於心底的壓力和困惑也總有一天會讓一個鋼鐵般的軀體變得不堪一擊。因此作為男性,面對各種壓力以及情感上的挫折,當你有“想哭的沖動”時,不妨學學劉德華歌中所唱:“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嘗嘗闊別已久眼淚的滋味……”或許隨著淚水的釋放,內心的苦悶也會隨之流走。而作為家長,在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不應太強調“男兒有淚不輕彈”等思想觀念,並學會疏導和釋放孩子的心理壓力,以免使其日後產生心理障礙。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