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漫畫《死亡筆記》到現實的“死亡筆記”,從虛幻世界中的“正義”到現實社會中的“詛咒”,青少年為什麼對此心態開放,甚至樂此不疲?
他們希望從這樣的日記本裡得到什麼?
在筆記本中得到“讓某人死”的虛幻的效果,這樣的方式,到底是詛咒還是宣洩?是自我欺騙還是自我調節?
從人的本性來看,死亡到底意味著什麼?
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博士研究生祝卓宏。
內心樹立虛幻的正義感,從而得到心理滿足
漫畫《死亡筆記》中標榜的“除暴安良”,使得漫畫的主人公成為正義的化身,由此演化出“死亡筆記本”。祝博士認為,它會潛移默化地暗示使用者———雖然讓別人去死,但自己是正義的,是通過“正義的力量”整治“邪惡的力量”。
據報道,那些使用死亡日記的青少年,大多是填上自己不喜歡的同學的名字,目的是為了“報復”。祝博士分析說,當學生之間產生矛盾甚至發生暴力的時候,受欺負的孩子會有兩種表現,一是以牙還牙,報之以謾罵、毆打。二是,有一種阿q精神,通過暗地詛咒,自欺欺人地認為自己已經改變了別人的命運,而對方已經受到報應,從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自欺欺人的“成功報復”,無法帶來真正的宣洩
當一個人希望但又自己沒有能力做一件的事情的時候,往往願意通過靠對虛擬世界的想象來實現,並從中獲得自尊和自信。填寫“死亡筆記”就是在自己無法讓對方受到損失的情況下,希望神的力量來幫助。其實這只是一種假想的力量,現實中並不存在。有學生表示,這樣可以獲得宣洩,達到心理平衡。
“但是,這完全不同於正常的宣洩方式。真正的宣洩,是要最終把身體裡的能量釋放出來,達到放松的效果。但是,死亡筆記上寫名字,就如同古代給小人扎針,仇恨不但沒有減少,而是放在內心更深處,不斷地沉澱和積累,即使得到了安慰,也只是一時的快感。”祝博士說。
1 2 下一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