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30%的拉肚子需要打針吃藥,其余的近70%的腹瀉吃消炎藥是無效的。衛生部腹瀉病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首都兒科研究所主任醫師方鶴松教授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多人對待孩子腹瀉都是采取了胡吃藥、亂打針、餓肚子3種錯誤方法,尤其胡吃藥和亂打針的問題更嚴重。
只有三成腹瀉需要吃藥
夏去秋來,腹瀉患者增多,但長期以來我國在小兒腹瀉的診治中存在很大的誤區卻被很多人忽視。方教授說,3種誤區一是小兒出現腹瀉就禁食,不讓孩子吃任何東西,這樣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和脫水。二是一拉肚子就打吊針,靠輸液來給孩子補充液體。第三是濫用抗生素。方教授了解到的情況是,目前在對消化道疾病用藥情況中,95%的治療方案裡都有抗生素。而濫用抗生素治療腹瀉不但起不到保護腸胃的作用,反而把一些幫助腸胃消化的細菌殺死,讓身體產生耐藥性。
方教授解釋說腹瀉主要有兩大類,一種是感染性的,是由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導致,另一種是非感染性的,是飲食不當、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像肺炎、敗血症等能引起腹瀉,還有的是因為對一些營養物質不能耐受導致的腹瀉,像有的人不能吃糖,一吃糖就拉肚子。
而在感染性腹瀉中,有70%的屬於水樣便,一般一天要拉十多次,這是由病毒引起,用抗生素無效,因為抗生素只對細菌有效,對病毒無效。另外30%屬於膿血便,這是由侵襲性細菌感染引起,沙門氏菌、痢疾菌都可以用消炎藥對付,也就是說,在感染性腹瀉中,只有30%需要用藥,70%是用消炎藥無效。很多人不清楚腹瀉的種類,一拉肚子自然就只知道打針吃藥。
七成感染性腹瀉怎麼治?
腹瀉病在我國是第二位的兒童常見多發病,5歲以下的兒童平均每人每年要得2~2.5次腹瀉。既然70%的感染性腹瀉服用抗生素是無效的,那該怎麼辦?
方教授介紹了2個辦法,第一是服用中藥,中藥在治療小兒腹瀉上已經很成熟,尤其在治療水樣便腹瀉上療效明顯。第二是服用腸黏膜保護劑如思密達。方教授參與的全國12家醫院聯合實驗結果是思密達治療水樣便腹瀉的有效率已經達到94.5%。方教授建議家庭可常備思密達,外出旅行也需要帶著。
加鹽的米湯是補充脫水好方
對於非感染性腹瀉的治療,需要分清楚導致腹瀉的原因來具體對待,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引起,只要疾病治好,腹瀉就會消失。如果是飲食不當,那就調整飲食,如果是對營養物質過敏,那就少吃或別吃。
如果孩子腹瀉不是很嚴重,方教授同意在家裡治療,但要掌握好三點原則。
第一是要防止脫水,方教授開出防脫水最好的“方子”是米湯加鹽,500毫升米湯加1.75克鹽,可如此精細的量該怎麼計算?方教授介紹了簡單易行的辦法,500毫升的量相當於一瓶啤酒,1.75克鹽的量基本就是啤酒瓶蓋的一半。
第二,不能讓孩子餓肚子,要讓孩子繼續飲食,要防止飲食不良,尤其孩子正在長身體階段,更需要注意。
第三,家長要會觀察孩子的病情,如果發現病情加重,出現發燒、膿血便,要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