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抑郁”是普遍存在於空巢老人中的一個現象。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到異地發展,因子女離開倍感孤獨而無法調適心理並出現身體不適的老人越來越多。其實,任何人面對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不適應情況,但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下降,這種心理上的不適對身體的影響會更加明顯。春節過後,伴隨著兒孫的離開,家中喜慶、團圓、輕松的節日氛圍迅速消散,很多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都會難以適應這種巨大的反差,但程度輕重不同。老人家出現的這種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食欲減退、頭痛失眠、言語減少、煩躁不安等症狀,其實就是一種節後抑郁情緒的表現。如果不能及時調適的話,嚴重者會發展成抑郁症,既影響老人的身心健康,也不利於孩子外出安心工作,所以應該引起重視。
節後抑郁症可防可導
孤獨、寂寞、傷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顧影自憐,如體弱多病,行動不便時,上述消極感更會加重,這就是典型的節後抑郁症的表現。俗話說,解鈴還需系鈴人。如果老人家心態樂觀,平時有自己的愛好和朋友圈,而不是將所有的幸福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的話,對子女的來去就不會反應太強烈。另一方面,子女平時要對老爸老媽有足夠的關心,可以借助多媒體視頻等工具,通過電話、微信、可視電腦等多與父母聊天,減少他們因為子女不在身邊而產生的孤獨感。
節後抑郁症可防可導,為了讓空巢老人在節後不空“心”,心理醫生給出如下三點建議——
一要有心理准備
春節是萬家團圓的節日,但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作為老人,節前就要有節後離別的心理准備,以便節日氛圍散去後,能夠盡快回歸到平日的生活狀態中。
二要保持規律的作息
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逐漸下降,不少老人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病,老人切忌在節日裡跟年輕人一樣熬夜,過度消耗體能,盡量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這樣不至於作息完全打亂甚至忙到忘記服藥而影響身體。
三要多參加戶外活動和社交
老年人應多參加戶外活動和社會交往,走出相對封閉的生活空間,提高自身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獨居老人要多與鄰居溝通,鄰裡有事要多幫忙,處好關系。同時要多與其他空巢老人交流,建立互動等形式。多參加集體活動,比如跳廣場舞、外出散步,或與其他老人一起打一打麻將、聊聊天,擴大生活接觸面。老人自己也應培養一兩種業余愛好,並投身其中,使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起來。這些都可以有效沖淡孤獨、悲觀、煩躁等負面情緒。
隨著社會老齡化不斷加劇,老人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而許多子女都有認識誤區,認為只要讓老人不愁吃不愁穿,身體健康就行。其實,心理健康同樣重要,如果老人長期心情不好,容易繁衍出許多軀體問題,比如高血壓、胃脹、頭痛等。如果老人一直處於心情愉快的狀態,許多原有的軀體疾病就會減輕,或者自覺症狀被忽略,會明顯提高生活質量。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